|
|
|
|
|
|
|
植面积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66%,六成加工食品为转基因食品。在南美洲,阿根廷是转基因作物的生产大国,国内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有6种转基因植物已被批准商品化,进入市场的转基因食品有柿子椒、西红柿、豆类食品等。 安全是悬念 虽然转基因作物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成功推广,但不时有科学家对转基因生物提出质疑。他们告诫人们,大量应用转基因生物会破坏生物多样性,甚至对人类健康造成伤害。最近几年,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科学争议一直没有停止。最初是1999年的转基因马铃薯事件。英国的一位研究人员公布的实验结果说:用含有转基因的马铃薯饲养大鼠,引起了大鼠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减轻、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这一实验结果立即引起轰动,导致了世界范围的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怀疑。随后争议事件接踵而至:1999年美国斑蝶事件,1999年加拿大转基因油菜事件,2001年墨西哥玉米基因污染事件,2002年转基因食品的DNA在人体内残留的试验等等。 巴西国家生物技术安全委员会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称,转基因食物能从三个方面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某些毒素可引起人类急、慢性中毒;某些转基因作物可引起人的过敏反应;转基因产品营养成分变化,使人的营养结构失衡。 但巴西国内也有科学家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表示乐观。他们认为,10多年来,转基因产品在一些国家,特别是在美洲一些国家一直公开销售,至今尚未发现这些产品对人体造成任何不良影响。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基本上已经过了十分严格的安全性审查,可以认为安全。 不过,国际科学界至今还没有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达成共识。至少在目前,这一问题仍存在巨大的悬念。因为没有科学家能够说清楚,在50年或是100年后,转基因食品会给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陆续贴标识 正是由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无定论,国际上普遍采取了谨慎对待的态度。2001年,由11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的联合国《生物安全议定书》明确规定,必须对转基因产品进行安全评价,在转基因产品越境转移时,应当征得进口国的同意,并进行标识。 欧洲是最早为转基因食品采取标识制度的地区。2001年11月28日,欧盟15国制定出了新的转基因食品法规。根据新法规,凡含有0.9%以上转基因DNA或蛋白质的农作物或食品,在市场销售时,必须贴上“GMO(转基因)字样的标签。巴西也出台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加强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并要求对列入目录的转基因生物进行标识。(本报圣保罗5月22日电) 来源:科技日报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