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重大基因突破:控制传染病的新希望
  • 赵敏《自然》文章破150年科学坚冰
  • 以科学家发现人类性欲相关基因
  • 我国重要农作物基因组研究进展顺利
  • 发现基因在胰岛素途径的新功能
  • 基因:制造世界末日的武器
  • 《科学》:从基因组序列推测出酶机制
  • 防御DNA:独特基因组避过免疫反应
  • PNAS研究证实假基因真不了
  • 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突变新发现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MIT研究生:颠覆DNA损伤主流理论

    生物通报道:麻省理工(MIT)的一项新研究可能会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慢性炎症和癌症、动脉硬化等疾病之间的化学联系。这项研究将有助于开发出能打破两者联系的药物。在一种感染发生时,免疫细胞会聚集到发生感染的区域并分泌大量的高活性化合物来对抗入侵者。但是,这种炎性化合物也会攻击感染地周围的正常组织,并破坏包括DNA在内的细胞关键成分。在慢性炎症中,这种损伤可能导致突变或细胞死亡,甚至癌症和其他疾病。由MIT的毒理学研究生Yelena Margolin带领的研究组发现,由其中一种炎性化合物(nitrosoperoxycarbonate)导致的DNA损伤发生在DNA螺旋上的意外的位点。这一发现挑战了有关DNA损伤发生位点的主流理论,并为诊断和战胜炎症开辟了新路。Margolin和同事将他们的发现发表在新一期的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要想开发出能打破炎症和疾病之间的这种联系的新药物和开发预测生物标记,就必须先了解炎症机制。这项研究的一个目的就是找到能告诉我们是否发生炎症、严重程度和炎症位置的生物标记物。数年来,研究人员一直都想知道于身体对抗感染有关的化合物如何导致DNA损伤。这个过程从鸟嘌呤上移除一个电子开始。这种电子的转移被称为氧化,而鸟嘌呤是四种碱基中最容易氧化的一个。主流理论认为氧化最常发生的位点是DNA螺旋中夹在两个鸟嘌呤之间的第三个鸟嘌呤。通过综合性的化学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