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PNAS:导致易感体质的基因群被确定
  • 控制血糖平衡的关键基因
  • 邓子新院士克隆出抗生素农药生物合成基因簇
  • 为转基因作物发展探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转基因农作物经济影响研究进展综述
  • 我国血吸虫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获重大突破
  • 同济大学发现遗传性心房颤动的病因
  • 专家聚会南京农大研讨作物基因的聚合育种
  • 赣南医学院首次发现国内人体寄生虫新的基因型
  • Nature:人类17号染色体和鼠11号染色体测序完成
  • PNAS:恶性白血病的突破性新发现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基因制造的超级药物

    A的批准,适应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导致的贫血、恶性肿瘤或化疗导致的贫血、失血后贫血等,其市场表现不俗,1999年销售值达到17.6亿美元,2000年19.6亿美元,2002年22.6亿美元,2003年24.4亿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重磅炸弹”基因药物。       安进(Amgen)开发的用于治疗恶性贫血症的第二代促红细胞生成素新产品Arnesp2001年得到FDA的批准,Arnesp2002年初正式上市。Arnesp是一种“高糖基化”促红素产品,其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能力大大优于第一代EPO(促红细胞生成素)产品。第一年上市即大获全胜,赢得开们红,Aranesp2002年全年销售额为4.2亿美元,2003年全年销售额为15.4亿美元。估计在今后3年内,Arnesp将创造10亿~15亿美元的市场销售额并夺取现有EPO生产商的部分市场,其市场前景不可估量。       2001年,EPO(包括Arnesp)的全球销售额达21.1亿美元,2002年达26.8亿美元,2003年全世界EPO的年销售额超过50亿美元。创下生物工程药品单个品种之最,是当今最成功的基因工程药物。       强生(Johnson&Johnson)公司的促红细胞生成素Procrit/Eprex更是表现不俗,2001年销售额34.42亿美元,2002年销售额42.69亿美元,  2003年销售收入达到39.84亿美元。       目前,国内已有10多家单位获准生产红细胞生成素。沈阳三生和上海麒麟鲲鹏(中国)生物药业的产品在国内医院的销售额独领风骚,2001年EPO的国内医院销售总额约为47449万元,2002年为49508万元,2003年上半年为28606万元。估计国内的年市场容量在20到30亿元左右,但目前年销售额只有区区5亿元左右。 基因工程胰岛素       1921年,班廷和贝斯特发现提取了胰岛素并用于人体治疗而于1923年获得了诺贝尔奖。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生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项成就谱写了生物化学和内分泌学史上的新篇章,也开创了世界上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新纪元,成为中国人永远为之骄傲的辉煌。但1982年首先将重组胰岛素投放市场的是美国礼来(Eli  Lilly)公司,胰岛素的开发生产标志着世界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的诞生。       丹麦的诺和诺德(Novonordisk)在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胰岛素开发和生产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该公司率先推出长效胰岛素、人重组胰岛素、胰岛素注射笔等产品。诺和诺德非常注重生物技术研究,每年研发投入占其全年营业收入的17%以上,科研人数占员工总数的22%,基因工程胰岛素是诺和诺德的主打产品。       2000年全球的胰岛素销售额为300亿美元,2003年已达到600亿美元,而基因工程胰岛素正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Novonordisk的诺和灵  (Insulin)、礼来(Eli  Lilly)的胰岛素产品优泌林(Humulin)和优泌乐(Humalog)是销售额最大的三个基因工程胰岛素产品,全球年销售额都超过10亿美元。诺和诺德(Novonordisk)、礼来(Eli  Lilly)、安万特  (Aventispasteur)3家公司把持了98%的人基因胰岛素的市场份额。礼来公司拥有Oralin的全球销售权。Oralin是一种口服胰岛素,有望在2005年获得上市。由于大大地改进了给药方法,Oralin的销售额有望在2008年突破10亿美元。       糖尿病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第三号杀手。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1.3亿人、其中有10-15%是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的I型糖尿病患者,而对于1型糖尿病(约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10%)而言,胰岛素是唯一的治疗药物。另外85-90%II型糖尿病患者中有35%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全球有5000-6000万人的糖尿病患者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因此,基因重组胰岛素市场增长潜力较大。 重组干扰素       Biogen公司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药物Avonex(β-  1a干扰素)2001年销售额为9.72亿美元,2002年为11.5亿美元,Serono公司的Rebifβ-  1a干扰素也将近10亿美元。德国Schering(先令褒雅)制药公司的  Betaseron(β-  1b干扰素)2001年销售为6.81亿美元,2002年为7.83亿美元。先令褒雅(Schering-plough)的Intron  franchise(重组α-2b干扰素)2000年全球销售额13.6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21.5%,在2000年世界前200个畅销药中列第26位。2001年销售额为14.47亿美元,2002年销售额为27.36亿美元,2003年为18.51亿美元。Intron  franchise和  Betaseron因为专利已到期受到通用产品的蚕食,导致销售额开始下降。 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1991年2月,安进公司第二个产品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Neupogen  (G-CSF)获得美国FDA批准,其适应证为自身骨髓移植、化疗导致的粒细胞减少症、AIDS等。此药非同凡响,1999年销售额12.2亿美元,2000年12.6亿美元。2001年13.7亿美元,2002年14亿美元,2003年12.7亿美元。不仅造福了广大癌症化疗患者,也为安进公司带来了巨额的利润,公司迅速发展壮大。         Neulasta为安进公司开发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Neupogen®的长效剂型。即通过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聚乙二醇(PEG)修饰,延长其在体内的代谢时间,因此疗效更好。Neulasta2002年获得FDA的批准,2002年二季度上市,  Neulasta上市就十分抢眼,当年销售4.64亿美元,2003全年销售额增加到12.6亿美元,其霸气直逼EPO。       我国有二十多家企业生产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但规模都不大,竞争十分激烈,销售差强人意。 谁是下一个“重磅炸弹”基因药物?       那么谁会成为下一个“重磅炸弹”基因药物呢?候选的有:         Avastin  毫无疑问,目前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首推基因泰克(Genentech)公司研制的重组人单克隆抗体Avastin(bevacizumab)。Avastin是一种VEGF抑制剂,通过抑制新血管的形成及生长,阻断肿瘤组织的血液、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供给,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目的。2004年2月26日,美国FDA批准了Avastin作为转移性直结肠癌的一线治疗药物。预测该药全球销售额有可能在2008年达到16亿至18亿美元。       干细胞因子  干细胞因子(SCF)直到1990年才被发现。10多年来科学家已实现了SCF基因在大肠杆菌、人造血干/祖细胞、杆状病毒等中的表达,并证实其与天然SCF有着相同的生物学活性。干细胞因子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以对造血细胞的作用最为明显。研究证实,它不仅可以用于肿瘤放化疗的辅助治疗、自体外周血造血祖细胞动员和移植,而且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一些遗传性骨髓缺陷综合征方面也具有良好前景。此外,它对于体外造血前体细胞库(如骨髓库、脐血库)的建立和体外扩增,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树突状细胞的扩增,以及扩大基因治疗的靶细胞等也很有价值。         美国安进  公司在干细胞因子开发中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90年安进构建了人重组干细胞因子,1997年上报FDA,1998年会审通过临床前审批。安进的产品的商品名称是Stemgen,是在原核中表达的,目前已经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上市销售。在美国本土正进行第III期临床试验,估计上市的请求也会很快获得批准。我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在国家“863”基金的支持下,构建了高效表达rhSCF的体系,使得表达水平达到40%,居世界前列。目前北大未名和成都地奥已经完成中试工艺和临床前药效及药理试验,并通过了临床审评,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已经把干细胞因子的研发列入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并给予重点扶持。估计此药一进入市场,将大放异采。         重组人P53腺病毒    另一个有可能成为“重磅炸弹”基因药物的是重组人P53腺病毒,此药是深圳市赛百威开发的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个基因治疗药物,已经获得SFDA批准上市。目前已发现有56种肿瘤是因为P53发生突变引起的,P53是一种抑制肿瘤的基因,如果把P53导入患者人体内,就可杀死癌细胞。但基因不能直接进入细胞,必须通过载体。找到的载体就是腺病毒。他们将5型腺病毒载体DNA和人P53肿瘤抑制基因重组,形成有活性的基因工程重组腺病毒颗粒。通过注射重人P53腺病毒注射液,给患者导入正常的P53基因,使肿瘤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或严重“冬眠作用”,从根源上彻底-肿瘤。目前批准的临床适应症是头颈部鳞癌,今后会针对更广泛的全身其他脏器肿瘤进行临床试验。估计就是头颈部鳞癌的市场一年就超过4亿元。此药很有可能成为未来市场上的“重磅炸弹”基因药物,也是中国人制造的第一个“重磅炸弹”基因药物。       由于上述  “重磅炸弹”基因药物在市场上的出色表现,各大医药公司都争相投入巨资进行基因药物的研究与开发。随着更多基因靶和蛋白靶的发现,基因重组技术的深入和突破,相信会有更多的“重磅炸弹”基因药物诞生,基因药物将成为新型药物市场的宠儿。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