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PNAS:让模样百变的基因被确定
  • 翻转DNA:人类疾病和进化
  • Nature:揭秘生命的最初15分钟
  • 植物长根的基因被确定
  • 饮食、生活和爱改变我们的基因行为
  • 细胞对抗遗传突变的新发现
  • 基因资源战 仍未有穷期
  • 冷泉港:发现切开就跑的基因调节机制
  • 抑制HIV基因表达的植物天然物被发现
  • PNAS:调节拼接,Rett基因的新功能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候选优秀论文]军事医学科学院杨晓

    /+小鼠的多个组织的基因组DNA的PCR结果显示,Cre重组酶在所有包含血管内皮细胞的组织中表达并能介导LoxP 间的重组。Tie2-Cre;ROSA26双转基因胚胎LacZ染色结果显示,Cre重组酶在所有被检测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因此,Tie2-Cre转基因小鼠可作血管内皮细胞谱系分析和在血管内皮细胞进行条件基因打靶的理想工具小鼠。 技术介绍:       1980年,Gordon首次报道用DNA显微注射法(microinjection)获得了转基因小鼠;1982年,美国科学家Palmiter首次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的雄性原核中,获得了转基因小鼠,其个体比对照鼠增大一倍,称之为“超级鼠”。我国是从1984年开始转基因动物研究的,并于同年获得了含人β-珠蛋白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利用显微注射法,1985年和1986年又分别获得了含人生长激素(MT-hGH)基因的转基因泥鳅和小鼠。   显微注射法制备转基因小鼠过程    本论文首先将10.5长的Cre片段连接到2.1kb长的Tie2启动子下。用显微注射装置将目的基因溶液导入受精卵雄性原核内。将已转入基因的受精卵自背部植入假孕母鼠的输卵管内,使胚胎在养母体内发育成熟。对幼鼠的鉴定:幼鼠发生断乳后自尾部提取DNA,先利用PCR进行鉴定后,再与目的基因探针作分子杂交,鉴定外源基因是否整合,有整合的鼠称为首建鼠(founder)。建立鼠系,将带有外源基因的小鼠与Smad4条件基因打靶小鼠和报告小鼠ROSA26交配、传代后,利用LacZ将小鼠组织切片进行染色,结果显示,Cre重组酶在所有被检测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中特异性表达。    构建此转基因小鼠是对血管内皮细胞进行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此举可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将Cre基因的转入是为了把血管内皮细胞中特定基因敲除的基础。Cre-loxP重组系统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条件性基因剔除(conditional gene knockout)技术。详细资料可以在原文:血管内皮细胞特异表达Cre重组酶转基因小鼠的建立中看到,有收获花一分钟投一票支持中国核心期刊的发展吧! 文章作者介绍:第一作者:李文龙(1977~ ),男,硕士,研究方向:人类疾病动物模型。通讯作者:杨晓,女,研究员,博导,研究方向:发育和分子疾病遗传学。文章链接:血管内皮细胞特异表达Cre重组酶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中国05-06年度核心期刊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获胜者可获万元奖金,而参与投票的网友也可获得转染试剂等精美礼品。了解更多生物技术,获得精美礼品! 第一站文章:[候选优秀论文]南京大学王亚平研究小组(基因突变检测技术)[候选优秀论文]浙江大学朱军研究组(基因芯片结果聚类分析新算法)第二站文章:[候选优秀论文]哺乳动物细胞RNAi进展(华中农业大学 樊斌)[候选优秀论文]研究基因调控的新技术(南开大学 张琚)[优秀候选论文]数量性状座位QTL分析(中国农业科学院 景蕊莲)[候选优秀论文]分子标记指纹分析技术(中国农业科学院 杜雄明) [候选优秀论文]大规模蛋白质组表达谱研究(军事医学科学院 贺福初,朱云平)第三站文章:[候选优秀论文]东南大学 谢维(利用RNAi和DNA芯片技术分析癌症相关基因) [候选优秀论文]长江学者 邓红文 (基因与相关性状分析)[候选优秀论文]基因功能初步分析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予元)第四站文章:[候选优秀论文]microRNA综述(新加坡国立大学 Yong Kong)相关新闻与资料:人物特写:基因剔除研究专家杨晓Cell封面文章:复旦发明创新重组技术!实验小鼠的管理转基因动物protocol中国已可获免费转基因小鼠转基因小鼠的葡糖耐受和胰岛素反应得到改善一种自体免疫疾病的转基因小鼠模型记者 谢菲注:目前暂时只有《遗传》、《遗传学报》、《中国农业科学》、《Genomics Proteomics&Bioinformatics》可进行投票。《遗传》、《遗传学报》和《中国农业科学》十月刊已经新鲜出炉!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