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Nature:光线损伤DNA的重大发现
  • 基因组学揭示细菌耐热秘密
  • 吴晓晖:掀起基因速解热潮
  • 表观遗传活动沉默肿瘤抑制基因
  • 嗜酒如命的遗传基础被确定
  • 衰老不是一个基因的事!
  • 新的鲑鱼基因组研究团体成立了!
  • 靶标基因的发现
  • 俄科学家实验证实基因变异的原因
  • Science:基因拓展了寄生虫的入侵手段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细胞处理大块头基因的方式

    的活动。棘齿点的一端含有与通常在内含子开始端发现的信号相似的一种核苷酸序列。这种信号序列毗邻另外一个常发现于内含子末端的序列。这种独特的配对使得一个棘齿点先充当拼接一个上游外显子的“受体”,接着充当拼接下一个下游棘齿点或外显子的“捐赠体”。当这个过程从第一个棘齿点进行到第二个棘齿点时,叫做“套索”的RNA小标签环从内含子中被释放出来。周而复始,循环式拼接最终让两段遥远的外显子喜结连理。Lopez的研究组还发明了分析在活体拼接过程中任意内含子释放出的“套索”的分子工具。在分析过程中,他发现循环式的套索的量远超过直接套索的量——这意味着循环式拼接在长的内含子的切除中是主要的处理途径。Lopez还将这些实验数据与计算机和几种果蝇及其他昆虫种类的系统发生分析结合在一起进行。他们发现可预测的循环拼接位点在长度大于200kb的内含子中的数量比预想的要多10倍,并且其中92%在至少250万年中具有保守性。这些发现强烈表明循环式拼接在大基因的正确表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

        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