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nbsp; 目前,我国已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园和品种资源库等多种方式,对动植物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野外就地保护、人工异地保护。为了尽快抢救、更好地保护和永久性地保存这些宝贵的基因和物种资源,国家林业局和教育部近日在浙江大学联合建立了我国首个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启动了大规模离体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工程。 该中心一期投资7000万元,下设“濒危野生动物基因资源部”、“濒危野生植物基因资源部”、“濒危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等五个机构。中心将通过现代生物学技术,在抢救性地收集和保存濒临灭绝物种的基因资源材料的基础上,分别完成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基因组DNA文库和cDNA文库,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鉴定检测和基因资源信息网络的设施平台建设,并最终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的基因资源库。 洪德元院士介绍说,中心目前已成功构建了39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基因资源库。他们计划再用10年的时间,使基因资源库的总数达到2000种,其中动物1600种,植物400种。“届时,这个庞大的保护工程将可以覆盖我国绝大多数的濒危脊椎动物和大约1/10的濒危植物。” 这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的主任、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与发展项目(简称973项目)――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变化课题组的首席科学家同时还表示,该系统工程建成之后,将为人们进一步探索野生动植物的濒危机制,阐明物种遗传结构与疾病、生殖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开发和利用与遗传性疾病、生殖和重要经济性状等有关的重要功能基因资源提供有效的基因资源材料平台。 摘自:新华社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