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新华网兰州3月29日电(记者肖敏)主持克隆甘草抗旱基因国家项目的中国科学家近日表示,他们已发现了甘草等生活在恶劣环境里的荒漠植物的抗旱机制,并成功地找到了此类植物与抗旱相关的分子标记。这意味着克隆出荒漠植物抗旱耐盐基因,并运用于实际,已为时不远。 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根轩教授领导的小组目前正根据前期的研究结果,着手进行抗旱耐盐基因的克隆工作。 在科学家进行的实验中,他们发现甘草等植物在温度上升与湿度下降达到一定值后,其体内气孔出现规律性的开合振荡,以达到节水抗旱的目的。据测算,气孔的开合振荡可提高瞬间水份利用效率达百分之四十五左右。 同时,科学家还发现,荒漠植物以累积次生代谢产物来适应干旱环境。如甘草甜素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在严重脱水的情况下,可以有效保护植物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大分子,从而提高植物的抗旱性。 科学家指出,正是早期发现的甘草的两项抗旱机制,启动了荒漠植物抗旱相关基因克隆和利用的研究,并为今后提高旱地作物的抗逆性,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奠定了基础。 据报道,拥有先进科技的国家已分别发现了一些抗旱基因,但一般是克隆出单个抗旱基因,属单个基因研究,还不能全面了解抗旱性这种多基因控制性状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家运用新出现的基因表达序列分析法,去年与法国国家农业与工程科学院图鲁兹分院合作对植物抗旱性的分子基础与主效基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的抗旱性可能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