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上海学者纵论基因和基因伦理——亦喜亦忧话基因(转载《文汇报》)6月26日,人类基因组序列工作框架的公布使整个世界为之激动,有关科学家预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将导致21世纪的医学革命,现有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患将得到*;胚胎医学使得有缺陷的新生儿得到及时治疗;甚至有人大胆预言,在基因时代,人的寿命可能达到1200岁。一时间,基因和基因引起的伦理问题成了人们最关心的话题。日前本报邀请沪上三位学者从哲学、遗传学和生命伦理学等角度对当前人们关心的一些问题发表看法。怎样看待基因?基因只有在它所要求的环境中才能起到决定作用;以基因划分人群在科学上站不住脚。沈铭贤(哲学家,上海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法律和社会部主任):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有一些有缺陷的基因,有一些人群由于遗传进化以及历史文化等原因,有缺陷的基因会更多一些,比如带有某种疾病甚至绝症的基因等。这种人的工作、保险会不会受到歧视?现在一些保险公司已经在拼命寻找投保人的健康资料了。另外是不是会出现所谓的好基因、坏基因群落?甚至已经有人提出,今后划分人群要用基因为标准,不是看你的社会地位,而是看你是好基因的携带者还是坏基因携带者。现在社会上找工作实际上已经碰到一些问题了,如一个35岁后会有健康问题的人的资料一旦被代码知道,无疑会受到基因歧视。从哲学角度讲,实际上提出了一个怎样看待基因的问题。人类基因组的研究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