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生物芯片第一轮专利大战扫描
  • 微芯生物新药获准临床
  • 蛋白激酶的纳米级芯片
  • 采用新的蛋白标记技术的芯片检测试剂盒
  • 台研发肺结核芯片半小时可检测结果
  • 基因芯片,新型基因机器的灵魂
  • PKI与Eppendorf共同开发芯片市场
  • 安捷伦推出分析基因调控的芯片平台(图)
  • 博奥生物入选亚洲企业100强
  • 我国最大生物识别芯片生产项目落户沈阳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国内生物芯片业如何跨越三道坎

    ,如怎么解决蛋白质的保存、标记和统计学方面的问题。而国内公司迫于生存压力,做了临床验证,就急急忙忙把产品推向市场,想在短期把钱赚回来。   博奥微阵列与生物信息部主任张亮认为:生物芯片技术目前只应用于科研领域。在临床领域并无成熟产品。生物芯片是多学科的交叉的高技术产品,不是仅凭几个生物工作者就能做出来的。国内在硬件设备方面的重复投入多,相关专业人才匮乏,导致设备闲置率高。中国生物芯片技术要建立1~2家领头羊公司,能集中全国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做出中国自己生物芯片的产品。   据中国台湾生物芯片协会理事长留忠正博士介绍,台湾跟大陆遇到的问题差不多。2000年,许多投资者对生物芯片不了解,把生物芯片和电子IC芯片混为一谈,以为这是很好的投资领域。台湾一下成立了大大小小一二十家公司,主要业务模式是为国外大公司提供代工。当国际生物芯片市场稳定下来,只有两、三家公司因规模小还需要代工,于是很多台湾公司不是转型了,就是消失了。留忠正说,生物芯片重要的不是芯片本身,而是使用生物芯片带来的信息,如果公司把自己的商业模式定位于芯片本身,从长期来看,公司的运作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大部分公司也都同意这个观点,但很多公司还在设法生存,难以迅速转型。   留忠正说:受到研究机构的研发预算的影响,生物芯片市场最近成长不会太快。生物芯片要在临床上应用,还要等五、六年。  晶宇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王献煌说道:以技术而言,制造产品不难,重要的是除了成本合乎效率之外,更必须考虑到使用者的消费习性。从市场的需求来做研发设计,就较容易打入市场。   华联生物科技研发经理廖文晔举例说,高密度寡核酸生物芯片已成为生物医疗研发上非常有力之工具。目前市面上虽已有几家公司生产的高密度寡核酸生物芯片可供选择,但高价位及功能的不稳定性是制约此类产品的应用与普及。只有寄希望于生产技术的创新与提升,才能解决这种问题。   拓展市场靠服务   本土生物芯片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是产品的低价位。不过,很多情况下,科研单位看中跨国大公司的品牌,品牌对于科研单位的价值,可能超过性价比。毕竟,考虑经济因素的用户还是少数,许多单位的想法是用就要用最好的,买就要买名牌。这样的消费习惯对国产生物芯片开发市场很不利。   博奥微阵列与生物信息部的主任张亮说:选择产品,要和自己研究的重点相吻合。要考虑是打算在自己实验室小规模地做,还是大规模地做。国外厂家的售后服务滞后。生物芯片方面的仪器经销商和生物工作者要紧密联系。生物工作者往往难以发现仪器故障,结果花费大量的物力、人力来找原因。为了应用生物芯片,消费者还得先学习芯片技术,比较各种不同的芯片,在购买芯片产品之前必须付出相当多的时间、人力和金钱,很多公司开办论坛、技术学习班和展会,在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的同时,还有钱可赚。  因此,市场推广和售后服务都是吸引客户的重要因素。很多公司还开办技术培训班、产品说明会和技术研讨会,用技术推广来培育市场。这的确是品牌推广、拉近客户的好方法。   在生物芯片电子商务方面,有几个网站做得不错。生物通网站设有生物芯片专栏,详细介绍不同芯片的特点与应用,以及配套的试剂盒、制作和检测芯片的流程和相关仪器耗材试剂,还有生物芯片的有声讲座,很多从《Science》、PNAS和《Nature》翻译过来的应用文献资料,适合希望全面了解进口产品的读者。生物通商城里还有Affymetrix、Clon鄄tech、Operon等多种进口生物芯片的报价。中国生物器材网也建有一个生物芯片栏目,免费供生物芯片企业刊登产品信息,上面的生物芯片产品信息非常齐全,方便了货比三家的消费者。   强有力的技术背景是生物芯片公司的创业之本。然而,标准化的大规模批量生产模式已被巨头垄断。中小企业在市场上成为了弱势群体,不得不重新探索自己的市场定位,寻找新的市场开拓手段,提供与大公司不同的产品,提供大公司提供不了的服务从而赢得自己的市场生存空间。跟国外大型公司和国内的代理公司相比,本土企业的优势之一是,能及时而周到地提供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投资观念须更新   美国《财富》杂志1997年3月重点介绍了基因芯片技术,论述了未来产业化的前景。该文预测在2005年仅仅在美国用于基因组研究的芯片销售额将达约50亿美元,2010年有可能上升为40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用于疾病预防及诊治以及其他领域中的基因芯片,这部分预计比基因组研究用量还要大上百倍。   这无疑是个失败的预测,2004年全球的生物芯片市场总规模预计还不到10亿美元。高新技术的精英们依靠种种夸张的、浪漫的、艺术性的前景预测,仍然吸引到足够的风险投资股市投资和产业资金,新生出大量的小公司。可是,如果不更新投资观念,这些小公司注定要度过艰难而短暂的一生。   为此,业内人士提醒说,在这个市场培育期,先驱极有可能变先烈,只有少部分幸运者能适应市场生存下来。论文、专利和产品都没有进入市场门槛,技术、人才和投资,都需要市场的检验。国内生物芯片制造商须多调查消费者,多研究市场,把资源和智慧更多的放到市场上。如果销售量最大,利润最高,这个公司肯定能生存下来。性价比高,推广又有力量,品牌又响,服务到位,这个公司就赢定了,否则,融到再多的风险投资或从股市上圈到再多的钱,最后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过,研究市场也并不容易。首先,市场调查的成本高昂。一份有效的消费者详细问卷调查的成本在200元左右,一份普通的消费者调查报告至少得耗资10万元。市场研究需要更多的花费,聘用一个市场研究员1年的费用就是10万元。市场开发需要更多的投资,几百万元只是试试水。   其次,国内尚缺乏专业人才。罗敏说:国内生物行业里面懂市场的人非常少,懂国际市场的人就更少了,有些人从国外回来,其实并不知道国际市场,最多会拷贝技术罢了。   很多公司重科研,轻市场;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办公室漂漂亮亮,对群众冷冷淡淡,如何开发得出市场来?公司自己的市场部门也不知道确切的市场状况,技术来自于国外,市场分析也是国外的二手材料,对国内的市场情况避而不谈。有的公司老总讲国内的市场还没有发育起来,用户都不懂,正表明他还没有开发新市场的能力。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