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河南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衰技术获重大突破
  • PNAS:诱骗精子干细胞变成胚胎干细胞
  • 心脏干细胞修复受损心脏
  • 韩国黄禹锡提取女助手卵子卷入道德丑闻
  • 用自身干细胞加工骨组织研究获成功
  • 干细胞将药物偷偷送入大脑
  • PNAS:心脏干细胞和miRNA的重大发现
  • Nature:人和昆虫竟然具有相同的干细胞
  • 癌症干细胞的最新研究发现
  • 港大成功培育心脏细胞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韩国克隆狗成《时代》年度头号发明

    道,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兽医学院黄禹锡和李柄千教授课题组今天宣布,他们领导的课题组成功克隆出两只阿富汗猎犬(Afghanhounds),其中一只健康状况良好,另一只已经死亡。   报道称,这是世界上第一只和第二只克隆狗。自英国罗斯林研究所(RoslinInstitute)埃安·维尔穆特(IanWilmut)博士课题组1996年克隆出第一只羊—“多利”后,各国接连克隆出了奶牛、猫、山羊、猪和马等,但成功克隆出狗还是第一次。   课题组说,4月24日通过剖腹产手术出生在国立首尔大学动物医院的克隆狗健康状况良好,5月29日出生的22天后死于肺炎。   克隆狗和提供体细胞的狗都是公狗。科学界一直没有克隆出狗的主要原因在于狗在卵细胞尚未成熟的阶段下排卵,这一点与其它动物不同,而且尚未建立起可在体外使其发育成熟的体外培育体系。   课题组此次在正在排卵的输卵管中成功找到了成熟的卵细胞,而后与克隆其它动物一样,采用了体细胞克隆方式。   即从克隆对象—三岁的阿富汗猎犬的耳朵上提取体细胞,而后将该细胞移植到从普通狗体内采集到的卵细胞细胞核位置,经过培育,再移入代孕狗的子宫,使其怀上克隆狗。   据课题组介绍,在此过程中,从每只参与试验的狗体内平均采集了12个卵细胞,制做了1095个重组胚胎,并向123只代孕狗体内各移植了5~12个胚胎,最终使三只代孕狗怀上了克隆狗。   两个月妊娠期后,其中一只代孕狗流产,最终两只克隆狗降生。存活下来的克隆狗的代孕狗是四岁的寻回猎犬(Retriver),出生时体重为530克。据分析,最终的克隆成功率为1.6%。   克隆狗被命名为“Snuppy”,取自“SeoulNationalUniversity”(国立首尔大学)和“puppy”(小狗)。目前,国立首尔大学兽医学院正在对这只克隆狗进行精心培育。   黄禹锡教授说:“对Snuppy进行基因检查的结果显示,基因性状(Geneticcharacter)与提供体细胞的阿富汗猎犬一模一样。相信此次的克隆成果不仅有助于拯救濒危动物,还可以用于治疗用胚胎干细胞的研究。”  黄禹锡:世界干细胞中心 生物通报道:干细胞研究和克隆技术的领军人物、韩国汉城大学教授黄禹锡在韩国政府帮助下计划在今年年底在他的故乡——首尔建立一家国际干细胞研究中心。世界上第一家干细胞银行由英国于2002年成立。在去年7月,美国健康研究院(NIH)在获得了布什总统的许可后也宣布计划培育和分化细胞系。匹兹堡大学教授、禹锡的合作者 Gerald Schatten说,“韩国的‘世界干细胞中心’并不希望和这些已经存在的干细胞银行竞争,我们所得到的任何细胞系将会‘存’在英国干细胞银行中。”Schatten认为这项计划将会建成与美国Jackson Laboratory相似的机构。Jackson Laboratory位于缅因州巴港(Bar Harbor, Maine),是一家非盈利机构,每年向全球的研究者们提供将近2百万的小鼠,并且提供一些专业与管理研究培训机会。黄禹锡则认为,“我们计划的‘世界干细胞中心’与Jackson Laboratory有所不同,他们比较像干细胞银行,而‘世界干细胞中心’希望能够成为像冷泉港,桑格尔中心一样的合作研究中心。”同时参与这一计划的还有全球首例克隆羊“多利”缔造者的Ian Wilmut,Wilmut认为存在许多干细胞银行对于科学界有利,“我不能想象全世界只有一家干细胞银行,而且我觉得各家干细胞中心应该合作,这样将有助于不同实验室细胞系的交流。”这一建于首尔的“世界干细胞中心”也将有利于中国克隆技术的发展,在国际先驱导报的采访中,中国山东省东营市科技顾问和山东省威海市名誉市民的黄禹锡教授认为“中国在克隆方面研究水平很高,比如中科院的周琪研究员与INRA(法国农业研究中心)合作,成为世界上最早完成老鼠克隆的科学家,而且,他才30多岁。”同时他也表示如果有国内科学家愿意和他合作,他可以一起认真讨论共同研究。因此在与中国接壤的韩国建成干细胞中心也将有利于中国干细胞与克隆技术的发展。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