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要的科学难题尚未解决。干细胞是其他所有细胞的起源和基础,而若想找出干细胞的实际用途,至少还要10年。虽然现在还没人确知胚胎干细胞如何发展为特定的细胞组织,但对干细胞的研究最终会对治疗帕金森症、中风、糖尿病及其他一系列致命疾病起关键作用。 当然,美国并不是就此退出竞争。尽管现有的干细胞体系对研究者要做的实验来说是否够用还不清楚,但布什总统批准的有限的研究资金却可能产生令人关注的影响。在美国,由私人资助的此类研究大多不受管制并将继续进行。例如8月24日,霍华德·休斯医疗协会声称,愿意资助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买下由生育医疗中心丢弃不用的人类胚胎,用以研究出新的干细胞系列。哈佛大学的科学家说他们愿意将干细胞的研究无偿分给任何有志于此的研究人员。私营公司,如这一领域的先驱杰伦公司(Geron Corp.),只要不接受政府资助,也可能在这一领域自由发展。规模太小 但是,私营公司可能并不乐意分享这些已获专利的干细胞系列。此外,杰伦公司和其他几家相关的公司规模太小,难负重任,而愿意在风险性较大的初期加入此项研究的大公司寥寥无几。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病专家埃文·斯奈德博士说:“我曾经多次加入此项研究,但没什么反应。” 人们发现,干细胞研究方面的领先者更多是在欧洲,英国最为重要。作为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及绵羊多莉(由成体克隆出的第一只哺乳动物)的诞生地,英国在胚胎学和生殖学领域已是名声鹊起。20年前,英国就在鼠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初级阶段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今年一月份,允许利用丢弃不用的或克隆的胚胎研究胚胎干细胞。而后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为治病而进行的克隆,已将“英国置于道德与政策争议的中心”,此言出自阿林·克洛茨科,他是律师和生物伦理学家,也是《克隆原始资料》一书的作者。 不仅如此,就连杰伦公司也将研究转移到英国进行。两年前,掌握美国两种干细胞系列专利权的杰伦公司买下了苏格兰的罗斯林生物医学中心,此中心由曾经克隆过绵羊多莉的罗斯林研究院派生而成。目前,此中心大约20名科学家从事着杰伦公司资助的干细胞研究工作。杰伦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大卫·洛林伍德说:“英国环境宽松,又有政府的资助,因此我们想在将来进一步增加投资。” 在欧洲的其他地区,风险投资者投资440亿美元于生物技术以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在斯堪的纳维亚和英国,此领域的风险机构正日益兴旺发达。在瑞典,风险投资商在1998年 支持过这个国家首批干细胞公司之一NeuroNova公司。英国的ReNeuron股份公司在1999年筹集到7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后,成为欧洲第一家上市的干细胞研究公司。ReNeuron公司用取自流产胎儿组织中的胚胎干细胞来修复受损的脑组织。这家公司以吉尔福德为活动中心,首次发行的股票就筹款近3000万美元。传闻 公共基金信息渠道预测对干细胞研究提供的资金将会大幅增加。伦敦皇家医学院研究委员会临床科学中心主任克里斯·希金斯说:“我们肯定会在这一领域投入更多的钱,但要确定投入多少还为时过早。”此委员会计划聘用国际上最杰出的科学家,并提供两年期超过200万美元的拨款,外加研究经费。作为此项举措的一部分,目前它正为身在剑桥大学的原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科学家罗杰·佩德森提供资金。 此项方案令国际科学界传闻纷坛,盛传杰出的研究人员都去了环境更适宜的英国。英国国家医疗研究协会(相当于美国的国家卫生研究院)进化遗传学主任罗宾·巴吉博士说:“作为一名科学家,如果你想改进取得胚胎细胞的方法,英国会是更好的去处。” 毫无疑问,英国支持研究。从1989年起,它的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研究委员会已在胚胎研究上花费了近280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于鼠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研究协会的遗传学和生物化学主任阿尔夫·盖姆认为,既然用于治病而非生殖目的的人类胚胎研究现已合法,那么投资额度可能会迅速增加。 尽管如此,英国和其他地方很少有科学家愿意看到他们的美国同行落伍。如果美国政府资助的研究经费越来越少,那里的公司就会像ReNeuron公司的执行总裁马丁·爱德华所说那样,“由于缺少官方与私营部门的正常合作而发展受阻,而正是这些合作带来了许多重大的科技进展”。对干细胞研究人员来说,科技创新要比任何民族自豪感都重要。位于罗克维尔的人类基因科学科学股份有限公司的执行总裁威廉·哈斯尔蒂尼(同时是一名医学博士和生物技术研究员)说:“如果美国停止资助干细胞研究,那么人类未来100年的健康都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果真是这样,美国失去的将不仅仅是世界领导者的地位。 作者:凯雷·克佩尔(Kerry Capell)于伦敦,凯瑟琳·阿恩斯特(CatherineArnst)于纽约,阿琳·温特罗布(Arlene Weintraub)于洛杉矶,与《商业周刊》记者站联合报道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