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克隆羊之父获德国最高医学奖
  • 联合国大会批准禁止克隆人政治宣言
  • 继续推进治疗性克隆研究
  • 新加坡通过法律禁止克隆人
  • 克隆大国逆风而上:英反对全面禁止克隆技术
  • 德国:对英国政府许可治疗性克隆实验的反应
  • 郑毅教授《PNAS》文章验证神经祖细胞假说
  • 成体干细胞的另一个新来源
  • 在骨髓中发现乳腺癌干细胞
  • 治疗性克隆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世界第一份克隆执照意义深远

    员感到“兴奋得全身发抖”。曼彻斯特大学生物伦理学教授约翰·哈里斯评论说:“颁发这个执照传递出一个信号,我们的社会关心和同情那些受到疾病威胁的人。”   其次,“克隆执照”推动世界其他国家采取类似行动。英国对遗传学研究一直采取相对宽松的政策,这已经成为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榜样。2001年,英国通过《人类胚胎学法案》,成为第一个从法律上批准治疗性克隆研究的国家。受英国影响,韩国、日本等也相继立法允许治疗性克隆研究。此次英国颁发“克隆执照”后,估计其他国家也会有相应举措。   第三,“克隆执照”提供了规范治疗性克隆研究的样板。英国政府颁发的“克隆执照”附带许多要求,把研究范围严格限制在治疗性克隆方面。执照中明确规定,克隆人类胚胎必须“只用于医学研究”,克隆出的人类胚胎只允许存活14天,而且执照有效期仅1年,期满后必须重新申请报批,这对世界其他国家制定克隆研究政策颇具借鉴意义。   与历次有关克隆的消息一样,颁发“克隆执照”也招来了强烈批评。总部设在伦敦的“克隆道德评论”组织斥责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危险的举动”。英国“支持生命”组织对政府这一决定深表惋惜,并表示将考虑是否要提起诉讼。   但专家指出,在某一时期不完全符合社会伦理的行为,随着时代进步可能会变得非常自然。输血技术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有人进行抨击,至今在一些西方国家仍有人拒绝接受输血治疗,但是没有人能否认输血技术已挽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第一位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于1978年在英国出生时,也引起了极大的伦理争议,但现在全世界试管婴儿已经超过30万例。背景: 新华社 英国政府11日向纽卡斯尔大学颁发了世界上第一份克隆人类胚胎的合法执照,批准这所大学进行以医疗为目的的克隆人类胚胎研究。   英国人类生育和胚胎学管理局11日说,它经过对“科学、道德、法律和医学等各方面问题”的考虑,同意向纽卡斯尔大学生命中心颁发克隆人类胚胎研究执照,有效期为一年。该中心的科学家将使用与培育克隆羊“多利”相同的细胞核转移技术,培育人类胚胎干细胞,来探求糖尿病、帕金森氏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疾病的治疗方法。   在研究中,科学家将提取出人类体细胞或者干细胞的细胞核,注入到抽空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再经过人工培育,使卵细胞以类似于受精卵的方式分化发育,逐渐生长为胚胎。今年2月,韩国汉城国立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用这种方法克隆出了人类早期胚胎,并从中提取出胚胎干细胞。   人类生育和胚胎学管理局局长苏济·莱瑟说:“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有关胚胎发育的认识,并且为疾病治疗寻求新疗法。这项技术尚处起步阶段,但它将为治疗其他严重疾病奠定基础。”她还表示,人类生育和胚胎学管理局将“仔细监督并正确管理”有关人类胚胎的研究。   负责此项研究的艾利森·默多克教授说,这一领域的研究潜力“让人兴奋”,他们希望能深入研究。但他也表示,在克隆胚胎干细胞能真正进入临床使用之前,至少还要进行5年的实验室工作。参与研究的其他科学家也说,目前阶段的研究没有针对任何特定的疾病,还只是基础性的。   英国2001年通过《人类胚胎学法案》,从法律上批准了治疗性的克隆人类胚胎研究,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批准克隆人类胚胎的国家。但按照这项法律,研究者要进行实验,必须取得政府颁发的执照。纽卡斯尔大学在2003年就提出了申请,今年才获得批准。   尽管英国允许以医疗为目的的克隆人类胚胎研究,但用于生殖目的的克隆人类胚胎研究,也就是俗称的“克隆人”,在这个国家仍然是非法的。   英国的遗传学研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了进一步推动这方面的发展,政府采取了相对宽松的政策。在英国之后,韩国、日本等也相继立法允许治疗性克隆研究。但在世界多数国家,是否允许克隆人类胚胎的研究,还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照片上是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生命中心的基因学家艾利森·默多克(左)和米奥德拉格·斯托伊科维奇。英国政府8月11日向纽卡斯尔大学颁发了世界上第一份克隆人类胚胎的合法执照,批准这所大学进行以医疗为目的的克隆人类胚胎研究。而艾利森·默多克正是此项研究的负责人。 新华社/法新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