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图为小老鼠戴着电极帽在进行实验。图片来源:文汇报本报记者 周欣宇一只头戴“电极帽”的小鼠静静地趴在“窝”里,两只小小的眼珠滴溜溜乱转。它一会儿伸伸爪子,一会儿出来散散步,喝点水。“咔嗒、咔嗒,”脑电波均匀的声音就像钟表的秒针,在实验室里有节奏地响着。突然,背后吹来一股冷风!小鼠猛地打了个哆嗦。电脑屏幕上原先平稳“行走”的神经元放电阵列,立刻偏离了原来的路线,变得急切、冲动起来,像一阵疾走的脚步声,向实验室袭来。41岁的林龙年已不是第一次听到这种熟悉的“脚步声”了。这位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副教授,盼望能从这种变化中听到小鼠“记忆”的回声。“强烈的刺激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过一个十字路口,你可能很快就忘了。但在游乐园坐一次过山车,那种刺激让你终身难忘。小鼠也是这样。我们推测强烈的记忆应比微弱的印象更易检测。”这个推测让林龙年想出了“背后吹冷风”的怪招,不过,这招看来很灵。他接下来为小鼠又设计了另外两个“恐怖场景”:把小鼠放在盒里,快速晃动,模拟地震的情形;把小鼠放在特制的盒中做自由落体下降,模拟电梯突然失控坠落的过程。林龙年希望借助这三个实验寻觅到小鼠记忆的蛛丝马迹。林龙年2004年1月回国,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目前主持上海市脑功能基因组学实验室神经编码网络技术平台建设,研究方向是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编码机制,即从神经元网络活动水平研究大脑学习、记忆的规律。“世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