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乌苏里白鲑
  • 淡水鱼类--大麻哈鱼
  • 淡水鱼类--池沼公鱼
  • 淡水鱼类--虹鳟
  • 叶绿体二进宫:生命进化也讲拿来主义(图)
  • 动物性食品中大环内酯类药物多残留检测技术
  • 腺苷酸尾成为DNA芯片最得力粘合剂(图)
  • 我科学家发现昆虫运动力学新机制(图)
  • 韩国开发出早期癌症纳米诊断技术
  • 数百万日本人感染诺瓦克病毒 高传染性肠胃炎疫情迅速蔓延(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端粒的DNA复制过程有两个检验点(图)

       图:人类原代细胞的端粒在复制时和复制后的加工模型     据生命经纬2006年12月27日报道:因为DNA损伤和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可以激活修复通路(参见备注1),所以基因组非常稳定。但是,端粒一直被认为是防止此类事件发生,以此保护染色体末端免受“伤害”的。然而,最新的一项研究证据表明,在细胞周期的两个重要检验点(参见备注2)上,端粒事实上是需要这个DNA损伤机器(DNA damage machinery)的。    几项报告揭示端粒复制是需要DNA损伤机器的,Verdun和Karlseder对人类细胞系中该复制过程及相关蛋白进行深入研究。他们使用端粒蛋白的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并结合BrdU分析的方法,表明复制发生在细胞周期的两独立检验点上。深入的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分析表明,在这些检验点上,端粒发出了不同DNA损伤信号:第一个检验点上,端粒处的复制叉发出DNA损伤(DNA Lesion)信号,被ATR (ataxia telangiectasia and Rad3 related)依赖性的损伤机器识别;第二检控点上,端粒复制的钝端(blunt end)发出双链断裂信号,由ATM (ataxia telangiectasia mu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