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途径:一是直接呼吸高浓度的汞蒸气;二是吃了体内有甲基汞的鱼类。前一种情况的发生率并不高,因为大多数人没有机会直接接触到高浓度汞蒸气。 水生生态系统的汞,会转化成甲基汞,甲基汞对人体的毒性比汞元素和无机汞大得多。但甲基汞在自然环境中含量非常低,只有在很长的食物链中才可以富集到很高的含量,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鱼种汞含量都很高,也不是所有的汞都会转化成甲基汞,并在鱼体内富集。在第七届环境地球化学大会“汞对生态系统影响”专题会上,英国科学家对哈萨克斯坦汞污染的研究表明,虽然该地区居民所食的鱼体内汞含量极高,但对居民头发样本的调查却未发现汞。说明水中的汞并没有转化成致命的甲基汞。 冯新斌表示,国外科学家关注中国的汞问题,是因为汞是一种全球性污染物,在大气中会长途迁移,如果迁移到北欧、北美这些生态比较脆弱的地区就可能造成食物链的污染,在食物链顶端的鱼体内富集大量的汞。 但是根据加拿大科学家和冯新斌对我国贵州百花湖水库汞污染的联合研究表明,汞在水体中的含量和鱼体内的含量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同其他湖泊相比,百花湖水库具有高汞含量、高水温、没有其他水源注入、高磷含量、低溶氧率等有利于汞在鱼体内富集的特点。但实际上,水库中的鱼体内却没有发现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水库中的水更换的频率高,水体的pH值较高,更重要的是鱼的生长期短。由于在中国,居民食用的基本是养殖的鱼,其生长速度快,汞没有时间在食物链中富集。这样即使水体污染了,鱼体内的汞也不一定很高。 冯新斌谨慎地表示这个结论只是一种猜测,“这是我们在贵州做的工作,但其他地方的具体情况还不能肯定。我们现在正在试图弄清确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百花湖鱼体汞含量非常低,试图弄清汞在鱼体内没有甲基化的原因和机制。如果知道真正的原因,将对治理污染水体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