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智力也许有点遗传,职业往往不会遗传,成就肯定无法遗传。似乎所有人都同意这一点。可是上周三斯德哥尔摩决定把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伯格时,不少人还是显得颇为兴奋。差不多所有媒体都提到他父亲老科恩伯格47年的获奖,一些报纸甚至迅速推出了6对父子、4对夫妻、1对兄弟荣获诺贝尔奖的报道,标题做得很吸引人:《问鼎诺贝尔奖成为“家族传统”》。 在近千名诺贝尔奖得主中找出十来对父子、夫妻和兄弟,并不特别为难。夸张地以“家族传统”来形容,反映的不过是人们对“一根藤上结出那么多瓜”的好奇与向往。往远看,同筑都江堰的李冰父子,共算圆周率的祖冲之父子,三代出了8位顶尖级数学家的贝努利家族;往近看,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同门三院士”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科坛伉俪钱三强、何泽慧,邹承鲁、李林,王选、陈堃銶……同样因此传为佳话。 分析他们的家族文化和家庭教育,了解他们的成长历程和治学之道,从中找寻成才的规律,本是一件好事。但登录互联网,有人比这走得更远。 “哪类家庭更容易出天才?”“孕育天才的九个必备条件”……中国母亲网、添宝宝育儿网等网站声称自己调查了33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家庭出身、出生环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