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水利生态工程占用土地,自然灾害损毁等因素,都将导致耕地资源紧缺。据介绍,环渤海平原区濒临渤海,面积135万余平方公里,缺水和土地盐渍化成为该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水安全问题是环渤海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又一个重大难题。蒋有绪展示的一张1998年渤海污染物入海总量估算表上,城市生活污水和未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渤海的数量触目惊心,这些污水使渤海成了“污水池”。而水资源紧张、地下水开采过量和海水入侵,将在环渤海地区今后发展中不断凸现。蒋有绪说,海水入侵带来的后果是水资源恶化和土地生产力下降。环渤海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600mm左右,水资源总量偏少,而水质污染加重了水资源危机。此外,现有供水工程设施老化失修,新水源供水工程兴建缓慢,工程供水能力日趋衰减,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缺乏有效管理、浪费严重,也将进一步导致水资源危机。 环渤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安全问题主要是指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降低、部分物种濒临灭绝、湿地减少等问题。据调查,目前入侵山东的外来有害生物有104种。另据2005年资料显示,北京地区的外来入侵生物有动物11种、植物23种。随着开发建设导致天然湿地面积的减少,环渤海地区湿地能纳洪蓄水的面积也不断减少,蓄水调洪能力也将不断下降。 环境恶化最终的结果是给人类自身健康带来灾难。蒋有绪说,饮用水源水质下降,城镇大气污染指数居高不下,城市中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垃圾、汽车尾气、城市热岛效应,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和其他化学物质对农产品的污染,大量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无序排放等,使环渤海地区存在着不容乐观的环境与健康安全问题。 海平面上升加剧生态危机 全球气候变化也对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挑战。蒋有绪指出,近50年来,环渤海地区海平面已呈上升趋势,而今后50~100年的海平面上升将主要是全球气候变化引起。据预测,辽宁东部到2030年约上升12~31厘米,到2050年上升22~59厘米;辽宁西部河北北部,到2030年将上升3~16厘米,到2050年上升1~36厘米;山东东部到2030年上升1~12厘米,到2050年上升5~26厘米。 海平面的加速上升,将导致良田、土地、湿地的减少,加剧风暴潮和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将更加深入,致使地下水盐度增加;洪涝及土壤盐渍化等灾害的频度和程度增加,淹没沿海湿地和低地;水质性缺水、人类和生物病虫害更加频繁和严重。蒋有绪说:“尽管不确定性较大,但对于环渤海地区海岸今后50~100年的发展趋势仍可预计。” 积极应对 保障发展 “十一五”期间,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天津滨海新区将成为环渤海地区发展的龙头,京津冀经济整合将形成环渤海区域核心圈,山东半岛城市群崛起,与京津冀、辽东半岛相呼应,辽东半岛将获得环渤海发展和振兴东北的双重动力。 蒋有绪指出,这些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生态安全问题。今后,环渤海地区应当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以节地、节水为中心,合理施肥、施药、科学经营,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为重点,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同时,建立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的工业生产体系,节约资源,提高循环生产程度,减少环境污染。建立综合利用的矿产资源开发体系以及与资源利用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系。 蒋有绪在报告中针对每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比如控制地下水超采,应加强向地下水的人工回灌,严防地面沉降;在湿地保护与恢复问题上,应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防护与环保功能;对于海水入侵,要统筹规划分区综合治理。 蒋有绪指出,当前环渤海五省市要做好的工作,是尽快实施完成环京津生态圈绿化工程,2001年已经启动的河北、辽宁、山东三省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以及跨省市跨部门跨系统的环渤海湾地区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工程项目。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