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排泄等功能,但不同部位的不同上皮,其功能各有差异。如分布在身体表面的上皮以保护功能为主;体内各管腔面的上皮,除具有保护功能外,尚有分泌、吸收等功能。有的上皮组织,从表面生长到深部结缔组织中去,分化成为具有分泌功能的腺上皮。分类:根据其细胞排列的层次、形态和游离面的分化物来分类。上皮可分为:单层扁平上皮(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 又称单层鳞状上皮,仅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从表面看,细胞是不规则形,细胞边缘互相嵌合,从上皮的垂直切面看,胞质很薄。覆盖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上皮,称内皮,表面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动。覆盖于胸膜腔、腹膜腔和心包腔面的上皮,称间皮,能分泌少量浆液,保持表面湿润光滑,便于内脏活动。复层扁平上皮(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 由十余层或数十层细胞组成。仅靠近表面几层细胞为扁平状,基底层细胞能不断分裂增生,以补充表层衰老或损伤脱落的细胞。复层扁平上皮深层的结缔组织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复层扁平上皮的营养。这种上皮分布于皮肤表面、口腔、食管、阴道等器官的腔面,具有耐磨擦和防止异物侵入等保护作用,受损伤后,上皮有很强的修复能力。变移上皮(transitional epithelium) 又名移行上皮,是又一种复层上皮,衬贴在排尿管道的腔面。由于排尿管道的容积常有变化,上皮细胞的层数和形状也相应改变,从而使上皮的面积扩大和缩小。如膀胱空虚缩小时,上皮变厚,细胞层数较多,当膀胱充盈扩大时,上皮变薄,细胞层数减少,细胞形状也变扁。 图3-1-1 单层扁平上皮 图3-1-2 小肠上皮表面图3-1-3 腺上皮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