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之一,包括组织切片、粉末或表面制片、显微化学反应。 2. 理化鉴别 包括呈色反应、沉淀反应、荧光反应等,属功能团的鉴别反应,凡有相同功能团的成分均可能呈阳性反应,因此专属性不强,一般情况下,不宜作为质量标准中最终鉴别项目。 3. 色谱鉴别 是利用薄层色谱( TLC )、气相色谱 (GC) 或 高效 液相色谱 (HPLC) 等对生药进行真伪鉴定。具体方法参见第三章相关内容。色谱鉴别应设对照品或对照药材对照。 TLC 法可以在一块层析板上容纳多个样品及出现多个信息(斑点、色泽、 Rf 值等),只要一些特征斑点(甚至是未知成分)具再现性,就可以作为确认依据。同时因 TLC 不需特殊的仪器,操作简便,加之近年来高效吸附剂、商品化的预制板、摄像装置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分离效果、检出灵敏度、准确性和重现性,使 TLC 法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多的生药理化鉴别方法。 GC 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药材的鉴别。一般结合含量测定进行。 HPLC 法较少用于鉴别,若含量测定采用了 HPLC 法或其它方法无法鉴别时,可同时用于鉴别。 4. 光谱鉴别 在生药鉴别时,由于多数药材的提取物在 270 ~ 280nm 左右均可能有最大吸收,因而不能构成某一药材的鉴别特征,或特征性不强。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光谱直接用于鉴别的不多。如在特定的情况下,在与类似品或掺伪品对比研究的基础上,能构成鉴别特征的,也可应用。 5. 指纹图谱 生药指纹图谱系指生药经过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能够标示该生药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建立生药指纹图谱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反映生药所含内在化学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进而反映生药的整体质量。指纹图谱也是国际公认的控制天然产物质量的有效方法。 生药指纹图谱必须同时具有系统性、特征性和重现性。 系统性 是指指纹图谱反映的化学成分应包括有效组分群中的主要成分,或指标成分的全部。如大黄的有效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则其指纹谱应尽可能多地反映蒽醌类成分。 特征性 是指指纹图谱中反映的化学成分信息(具体表现为保留时间或位移值)是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这些信息的综合结果能特征地区分中药的真伪与优劣。 重现性 指在规定的方法和条件下,不同的操作者和不同的实验室所建立的指纹图谱的误差应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生药指纹图谱的研究和制订有其具体的内容和技术要求。简述如下: ( 1 )名称、汉语拼音 按中药命名原则制定。 ( 2 )来源 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中文名、拉丁名。 ( 3 )供试品的制备 应根据生药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和检测方法的需要,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制备。制备方法必须确保该生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在指纹图谱中被体现。应说明选用制备方法的依据。如供试品需要提取、纯化,应考察提取溶剂、提取方法、纯化方法等,提取、纯化方法应力求最大限度地保留供试品中的化学成分;如供试品需要粉碎检测,应考察粉碎方法、粒度等。 ( 4 )参照物的制备 应说明参照物的选择和试验样品制备的依据。应根据供试品中所含成分的性质,选择适宜的对照品或内标物作为参照物。参照物的制备应根据检测方法的需要,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并说明制备理由。 ( 5 )检测方法 根据供试品的特点和所含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应说明选择检测方法的依据和该检测方法的原理,确定该检测方法的方法学考察资料和相关图谱 ( 包括稳定性、精密度和重现性 ) 。对于含成分类型较多的生药,如一种检测方法或一张图谱不能反映该生药的固有特性,可以考虑采用多种检测方法或一种检测方法的多种测定条件,建立多张指纹图谱。建立指纹图谱所采用的色谱柱、薄层板等必须固定厂家和型号、规格,试剂、测定条件等也必须相应固定。采用光谱法建立指纹图谱,其相应的检测条件也必须固定。 ① 稳定性试验 主要考察供试品的稳定性。取同一供试品,分别在不同时间检测,考察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峰面积比值的一致性,确定检测时间。 ② 精密度试验 主要考察仪器的精密度。取同一供试品,连续进样 5 次以上,考察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峰面积比值的一致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制定指纹图谱,在指纹图谱中规定共有峰面积比值的各色谱峰,其峰面积比值的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不得大于 3 %,其它方法不得大于 5 %。采用光谱方法检测的供试品,参照色谱方法进行相应考察,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不得大于 3 %。 ③ 重现性试验 主要考察实验方法的重现性。取同一批号的供试品 5 份以上,按照供试品的制备和检测方法制备供试品并进行检测,考察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峰面积比值的一致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制定指纹图谱,在指纹图谱中规定共有峰面积比值的各色谱峰,其峰面积比值的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不得大于 3 %,其它方法不得大于 5 %。采用光谱方法检测的供试品,参照色谱方法进行相应考察,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不得大于 3 %。 ( 6 )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 ① 指纹图谱 根据供试品的检测结果,建立指纹图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制定的指纹图谱,其指纹图谱的记录时间一般为 1 小时;采用薄层扫描法制定指纹图谱,必须提供从原点至溶剂前沿的图谱;采用光谱方法制定的指纹图谱,必须按各种光谱的相应规定提供全谱。对于化学成分类型复杂的样品,必要时可建立多张指纹图谱。指纹图谱的建立应根据 10 批次以上供试品的检测结果所给出的相关参数来制定。 ② 共有指纹峰的标定 采用色谱方法制定指纹图谱,必须根据参照物的保留时间计算指纹峰的相对保留时间。根据 10 批次以上供试品的检测结果,标定生药的共有指纹峰。色谱法采用相对保留时间标定指纹峰,光谱法采用波长或波数标定指纹峰。 ③ 共有指纹峰面积的比值 以对照品作为参照物的指纹图谱,以参照物峰面积作为 1 ,计算各共有指纹峰面积与参照物峰面积的比值;以内标物作为参照物的指纹图谱,则以共有指纹峰中其中一个峰 ( 要求峰面积相对较大、较稳定的共有峰 ) 的峰面积作为 1 ,计算其它各共有指纹峰面积的比值。各共有指纹峰的面积比值必须相对固定。生药的供试品图谱中各共有峰面积的比值与指纹图谱各共有峰面积的比值比较,单峰面积占总峰面积大于或等于 20 %的共有峰,其差值不得大于 ±20 %;单峰面积占总峰面积大于或等于 10 %,而小于 20 %的共有峰,其差值不得大于 ±25 %;单峰面积占总峰面积小于 10 %的共有峰,峰面积比值不作要求,但必须标定相对保留时间。未达基线分离的共有峰,应计算该组峰的总峰面积作为峰面积,同时标定该组各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应根据 10 批次以上供试品图谱中各共有指纹峰面积的比值,计算平均比值,列出各批供试品的检测数据。 ④ 非共有峰面积 计算 10 批次以上供试品图谱中非共有峰总面积及其占总峰面积的百分比,列出各批供试品的检测数据。 ( 7 ) 指纹图谱的相似性评价 指纹图谱的相似性需要应用高等数学方法建立模型计算,一般采用两种算法,一是相关系数方法,二是夹角余弦法。已经有专家研制出指纹谱相似性评价软件。 (五)检查 生药质量标准中的“检查”部分是指生药中可能掺入的一些杂质以及与生药质量有关的项目,根据品种不同或具体情况,具有不同检查内容,是保证质量的重要项目之一。 有关检查项目常有: 1. 杂质 指基源与规定相符,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的药材;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质;无机杂质如砂石、泥块、尘土等。 2. 药用部分比例 为保证生药质量,有的生药需规定药用部位的比例。例如穿心莲中穿心莲叶不得少于 35 %。 3. 灰分 灰分有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对测定生药品质,颇为重要。根据生药的具体情况,可规定其中一项或二项。易夹杂泥砂药材或对难以加工处理和炮制也不易除去泥砂的生药,应规定总灰分。同一生药来源不同,其总灰分含量也会相差悬殊。因此需多产地(或多购进地)的产品进行测定后,再订出总灰分限度。不易夹杂泥砂或未经涂抹而产品加工比较光洁的药材,可不规定总灰分检查。生理灰分高、差异大的生药,可规定酸不溶性灰分。 4. 水分 对容易吸湿发霉变质、酸败的生药一般规定水分检查。水分限度制定时应考虑南北气候、温湿度差异,以及生药包装、贮运的实际情况。 5. 酸败度 酸败是指油脂或含油脂的种子类生药,在贮藏过程中,与空气、光线接触,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产生特异的刺激气味(俗称“哈喇味”),即产生低分子化合物醛类、酮类和游离脂肪酸,从而影响了生药的感观和内在质量。本检查系通过酸值、羰基值或过氧化值的测定,以控制含油脂种子类的酸败程度。酸败度限度制订要与种子类生药外观性状或经验鉴别结合起来,上述各值与种子泛油程度有明显相关性的才能制定限度。 6. 重金属和有害元素 系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如 砷、汞、铅、镉、铜、铝等。加强重金属和有害元素的检查是保证生药安全性的措施之一。 7. 农药残留 重点检查有机氯类、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 加强农药残留的检查也是保证生药安全性的措施之一。 8. 其它项目 对某些药材炮制是否得当应作检查,可考虑用提取后比色法或 TLC 法检查,例如制川乌、制草乌、附子,如炮制不当,所含有毒的酯型生物碱会引起中毒,故需检查并规定限度。 有的是由于寄生于有毒植物而产生有害物质,亦须加以检查,如寄生于夹竹桃树上的桑寄生即有明显的强心苷反应,具毒性,故应检查强心苷,以控制有毒夹竹桃寄生的混入;如寄生于马桑上,应检查有毒成分印度防己毒素,以控制马桑寄生的混入。 (六)浸出物 某些生药确实无法建立含量测定项,并且证明浸出物的指标能明显区别生药的质量优劣的,可结合用药习惯、生药质地及已知化学成分类别等,选定适宜的溶剂测定其浸出物。测定其浸出物时,须具有针对性并具有控制质量的意义。 选择溶剂时,也可与 [ 鉴别 ] 项相结合,即采用鉴别中提取成分的溶剂。一般要用不同溶剂测试,例如某生药含水溶性及脂溶性有效成分,可用水、甲醇或-作溶剂测定浸出物量,经试验比较,标准正文中可收载较为适宜的浸出物,并提供选择所用溶剂的依据。要有多产地样品实测数据来制定限量指标(以干燥品计)。 (七)含量测定 生药含有多种成分,现在普遍认为生药的临床疗效是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科学研究选择具生理活性的主要化学成分,作为有效或指标性成分,建立含量测定项目评价生药的内在质量,是现阶段衡量其商品质量是否达到要求及产品是否稳定较理想而有效的手段。 1. 项目选定原则 有效成分清楚的可进行针对性定量;大类成分清楚的,可对总成分如总黄酮、总生物碱、总皂苷进行测定;含挥发油成分的,可测定挥发油含量。 2. 含量测定方法 含量测定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经典分析方法(容量法、重量法)、光谱法(如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色谱法(如 GC 法、 HPLC 法、 TLCS 法) ( 部分内容详见第三章第一节有关内容 ) 。 3. 含量测定方法验证 详见第三章第二节有关内容。 4. 含量限(幅)度的制定 是生药含量限度规定的方式,毒剧药必须规定幅度,如《中国药典》( 2005 年版)规定马钱子中含士的宁为 1.20 ~ 2.20 %。在保证药物成分对临床安全和疗效稳定的情况下,含量测定也可用限度表示。如《中国药典》( 2005 年版)规定黄连中含生物碱以盐酸小檗碱计不得少于 3.6 %。 5. 含量测定项正文的书写 内容包括生药的粉碎程度、预处理、供试液制备、测定方法及含量限(幅)度的规定。先写预处理及测定方法,最后另起一行写含量限(幅)度规定。规定中提到的成分用中文名,其后加括号写明分子式。具体书写格式因测定方法不同而异,可参考《中国药典》( 2005 年版)的相关方法。 (八)贮藏(稳定性试验) 生药的贮藏条件是根据对其进行稳定性试验而确定的。生药稳定性试验包括初步稳定性试验和稳定性试验两种。 1. 初步稳定性试验 生药在临床试验用包装或销售包装条件下,于室温下进行考核,除当月考核一次外,要求每月考核一次,不得少于三个月(也可于 37 ~ 40℃ 和相对湿度 75% 保存,每月考核一次,连续三个月),测定各项质量指标(定性和定量),要求稳定。 2. 稳定性试验 将生药在市售包装条件下,置室温中,继初步稳定性考核后,即放置三个月再考核一次,然后每半年一次。测定各项质量指标(定性和定量),根据测定数据确定在此包装条件下的有效期。 生药的稳定性试验至少应对三批以上的样品进行考察。若用新的包装材料,应注意观察直接与生药接触的包装材料对生药稳定性的影响。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