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生物柴油帮助解决能源问题
  • 海洋生物基因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 海洋生物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 宁德市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
  • 地方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 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一览表
  • 海洋生物技术--21世纪初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目标前瞻
  • Taq DNA聚合酶详答
  • PCR反应模板的制备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中国:拒绝海洋生物入侵

    了我国自然水域环境,形成自然种群,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对进入水中的动物,甚至人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会大量猎食当地的土著鱼类及其食物资源,迫使部分土著鱼类在生存竞争中灭绝,对生物多样性、对入侵的水域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进而对我国渔业资源、渔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如前些年一些沿海地区引进的大米草,已经给我国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失,并且危害还在继续。  入侵物种危害生态  海洋是受到外来物种入侵较为严重的区域。据国家海洋局环保司有关人士介绍,我国在1963年和1983年,分别从英国和美国引种互花米草和大米草,在江苏、浙江、福建等省的沿海潮间带推广种植,对防止盐碱地沙漠化,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很快,大米草在近岸滩涂大量繁殖,对滩涂生物资源等构成了一定的危害。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对外来生物入侵缺乏足够的认识,有些地方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据统计,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等森林入侵害虫,每年严重发生与危害的海洋和大陆面积约在150万公顷左右;豚草、紫茎泽兰、飞机草、薇甘菊、空心莲子草、水葫芦、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已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据专家称,外来生物一旦入侵成功,要彻底根除极为困难,而且用于控制其危害和扩散蔓延的代价极大,费用极为昂贵。  据中科院动物所解焱博士分析,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破坏的主要杀手之一。比如海草和贝类等,目前已经入侵我国海洋,危害极大。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发展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21世纪是海洋世纪,特别是党在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后,海洋经济将会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主流经济和支柱经济。因此,发展和促进海洋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已成当务之急。  生物引进需设"卡"  剿灭"食人鲳"行动,目的是保护中国海和中国生态环境不会受到破坏。我国加入WTO以后,类似"食人鲳"这样的外来生物入侵,对我国生物多样性构成的威胁将越来越大,还需要从技术上对此加以研究。前不久,在北京启动的"农林危险生物入侵机理与控制基础研究"等26个"973计划"项目,都是重视社会发展的新课题。对此,业内专家既喜且忧:这一方面反映了国人生态环境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暴露出我国在应对外来生物入侵方面的"软肋"。  应尽快构筑应对外来生物入侵防线。调查显示,我国检疫部门没有引进食人鲳这一物种的记录,食人鲳是通过非法途径,由不法商人偷渡进来的。专家称"这暴露出两大问题:一是广大国民,特别是有关领导对懲饫次O丈锶肭謷缺乏足够的认识;二是有关法律、机构和制度严重缺位。"  一些专家介绍,近年来养殖的许多外来鱼、虾、螺,都是有潜在入侵威胁的物种。尽管我国在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至今尚没有出台有关外来物种引进的法律、法规,没有建立起专门的机构,没有实行引进许可证制度,没有建立外来物种引进的风险评估机制和监督管理。由于这些盲点的存在,水葫芦、大米草、食人鲳等入侵物种泛滥就不足为奇了。  对于海洋外来物种要加强管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务院赋予了国家海洋局"监督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职责,作为职能部门,国家海洋局将进一步加强对海洋外来物种引进的管理。   背景链接  名词解释:  外来入侵物种:科学家把一些原本不产在当地的物种,称之为外来物种,一旦它们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而可以自行繁殖,乃至与当地物种产生激烈的竞争,并剥夺当地物种生存的时候,也就构成了一种毁灭性侵略,故名"外来入侵物种"。  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25条规定:引进海洋动植物种,应当进行科学论证,避免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按照国务院赋予的"监督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职责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报国务院批准实施。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8条规定:必须对那些威胁生态系统、栖息地或物种的外来物种进行预防引入、控制或根除。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如欧盟还签署了不少区域性国际生物安全条约或法律性文件。  《关于地中海特别保护区的巴塞罗那公约附加议定书》规定,禁止引进可能对公约使用范围内的生态系统、环境和当地物种造成有害影响的物种。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