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免疫组化非特异性背景染色及其控制方法
  •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步骤
  • 免疫组化操作规程
  • 荧光抗体的制备
  • 分泌型IgA的分离与鉴定
  • IgA的分离与提纯
  • 免疫荧光染色方法
  • IgM的分离与提纯
  • IgG的分离与提纯
  • 酶标记抗体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免疫荧光非特异性染色的消除方法

    一、非特异性染色的主要因素  组织的非特异性染色的机理很复杂,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点:  (1)一部分荧光素未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了聚合物和衍化物,而不能被透析除去。  (2)抗体以外的血清蛋白与荧光素结合形成荧光素脲蛋白,可与组织成分结合。  (3)除去检查的抗原以外,组织中还可能存在类属抗原(如Forssman氏抗原),可与组织中特异性抗原以外之之相应抗体结合。  (4)从组织中难于提纯抗原性物质,所以制备的免疫血清中往往混杂一些抗其他组织成分的抗体,以致容易混淆。  (5)抗体分子上标记的荧光素分子太多,这种过量标记的抗体分子带过多的阴离子,可吸附于正常组织上而呈现非特异性染色。  (6)荧光素不纯,标本固定不当等。 二、消除非特异性染色的方法  消除荧光抗体非特异性染色的方法应根据产生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动物脏器粉末吸收法  常用肝粉(猪、大白鼠或小白鼠),其次是骨髓粉、鼠脑粉和鸡胚粉等。每毫升荧光抗体中加入肝粉50~100mg,在离心管中充分混匀,在室温中振动2h,4℃中过夜,再搅拌10min,高速离心(3000~15000r/min)30min,1~2次后,即可使用其上清液。吸收一般应在临用前进行,吸收后之荧光抗体保存冰箱中勿超过2周。染色应作吸收前后之比较,吸收时可先用缓冲盐水将组织干粉浸湿,离心(3000~15000r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