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秦宝明 罗述金 米志勇 吴乃虎 (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发育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北京100080) 摘要 酵母双杂合系统是在1989年由Stanley Fields和Ok-kyu Song等提出并初步建立的[1],该系统是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该系统的广泛应用,这一系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及改进,同时也衍生出单杂合系统,三杂合系统等一系列相关的技术。这些技术在不同研究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了蛋白质与DNA,蛋白质与RNA,以及多种蛋白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关键词 酵母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 双杂合系统 单杂合系统 三杂合系统1 酵母双杂合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酵母双杂合系统最初是在人们对酵母转录因子GAL4的认识基础上的。一个完整的酵母转录因子GAL4可分为结构上可以分开的、功能上相互独立的两个结构域:位于N端1 ~ 174位氨基酸区段的DNA结合域(DNA binding domain, DNA-BD)和位于C端768 ~881 位氨基酸区段的转录激活域(Acti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