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G蛋白
  • 病原性球菌的检测
  • 脂类的种类
  • 脂类的理化性质
  • 类萜[terpenoid]
  • 单糖概述
  • 酶单位及其转换
  • 协同作用[synergism]
  • 异常血红蛋白
  • 基因对低密度脂蛋白具双重影响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免疫球蛋白学习资料

    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抗体是重要的免疫分子,主要存在于血液、体液和粘膜分泌液中。  3.四肽链结构:免疫球蛋白分子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对称四肽链结构。每条重链和轻链都分为氨基端(N端)和羧基端(C端),排列形似“Y”分子,称为Ig分子的单体,是构成Ig分子的基本单位。  4.重链(H链):组成免疫球蛋白四条对称肽链中的二条相同长链,称为重链,约有440个氨基酸组成。根据重链恒定区氨基酸排列顺序的不同,构成五种不同类别的重链:γ、μ、α、δ和ε。将具有相应类别重链的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分别称为IgG(γ链)、IgM(μ链)、IgA(α链)、IgD(δ链)和IgE(ε链)。  5.轻链(L链):组成免疫球蛋白四条对称肽链中的二条相同短链,称为轻链,约有214个氨基酸组成,以二硫键连接于H链的上端外侧。根据轻链恒定区氨基酸组成的差异可分为两种型:κ型和λ型。每种Ig只含一种型别的轻链。  6.可变区(V区):在Ig四条肽链的N端(上端),L链的1/2和H链的1/4区,氨基酸种类、排列顺序和构型随抗体特异性的不同而变化较大,称为可变区(V区)。V区包括VL区(轻链可变区)和VH区(重链可变区)。V区是抗体结合抗原的部位。  7.超变区:Ig在VL区和VH区内各有三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排列和构型更易变化,称为超变区。超变区是免疫球蛋白结合特异性抗原的具体部位,在构型上与抗原互补,因此又称为互补决定区(CDR)。  8.骨架区:在免疫球蛋白的可变区内,超变区之外的区域,氨基酸改变频率较低,称为骨架区。  9.稳定区(C区):在Ig四条肽链的C端(下端),L链的1/2和H链的3/4区,氨基酸种类、排列顺序和构型相对稳定,称为稳定区(C区)。C区包括CL区(轻链稳定区)和CH区(重链稳定区)。  10.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Ig分子的多肽链因链内二硫键连接而将肽链折叠成几个球形结构,并与相应功能有关,故称为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每条L链有二个功能区:可变区(VL区)和稳定区(CL区)。IgG、IgA和IgD的每条H链有四个功能区:一个可变区(VH区)和三个稳定区(CH1、2、3区)。IgM和IgE多一个恒定区CH4。  11.J链:即连接链,由合成IgA或IgM的浆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J链以二硫键的形式将每个单体IgA或IgM的H链连接在一起,形成双体IgA和五聚体IgM分子。  12.分泌片(SP):由粘膜上皮细胞合成的一条多肽链,与双体IgA结合,形成分泌型IgA 。分泌片的功能是保护SIgA不受环境中蛋白酶的裂解破坏。  13.铰链区:Ig二条重链之间二硫键连接处附近的重链恒定区,即在CH1和CH2之间,有一个可转动的区域,称为铰链区。当Ig与抗原结合时,铰链区可发生转动,一方面利于抗原和抗体之间构型的更好匹配,另一方面使Ig变构、暴露出补体结合位点。  14.免疫球蛋白的酶解片段:免疫球蛋白用木瓜蛋白酶水解,可将其从铰链区二硫键的N端部位切断,得到三个片段:二个相同的可与抗原结合的片段称为Fab 片段;一个可结晶的片段称为Fc片段。用胃蛋白酶水解,可从铰链区二硫键的近C端部位切断免疫球蛋白,得到一个大分子的双体Fab 片段称为F(ab’)2 ;以及数个小分子无生物学活性的Fc碎片称为 pFc’片段。  15.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免疫球蛋白本身具有免疫原性,每个免疫球蛋白分子上带有多种抗原决定簇,用于免疫异种动物、同种异体动物或自身均可引起免疫应答,产生相应抗体,并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故称为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免疫球蛋白主要有三种血清型:同种型、同种异型和独特型。  16.Ig同种型:指同一物种所有个体Ig分子所共有的抗原特异性。同种型抗原决定簇存在于Ig的恒定区。根据重链同种型抗原特异性的不同将Ig分为五类。根据轻链同种型抗原的不同可将轻链分为两型。  17.Ig同种异型:指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的同类Ig分子所具有的不同抗原特异性。同种异型抗原决定簇由重链或轻链恒定区的一个或数个氨基酸决定,因其具有个体特异性,因此可作为遗传标记。  18.Ig的独特型(Id):指同一个体内不同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分子V区所具有的抗原特异性。独特型抗原决定簇由Ig超变区特有的氨基酸序列和构型决定。独特型抗体刺激异种、同种异体甚至自身均可产生相应抗体,即抗独特型抗体(AId)。由独特型抗体和抗独特型抗体组成的网络(Id-AId网络)在免疫应答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19.细胞克隆:由单一细胞增殖形成的细胞群体。  20.多克隆抗体:由多个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针对多种不同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21.单克隆抗体(McAb):由同一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具有单一特异性的均一抗体。  22.杂交瘤细胞: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将可产生特异性抗体的单个B细胞与可在体外无限增殖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既保持了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性能,又可在体外无限增殖。由于是单个B细胞增殖形成的细胞纯系,因此产生的抗体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只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和均一性(其血清型完全一致)。  23.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因可发生在多处骨髓而得名。患者体内除某种恶性增生的浆细胞和血中某一类型免疫球蛋白异常增多外,其他各种浆细胞和血中各类免疫球蛋白几乎完全缺乏,因此易患各种感染。  24.本周蛋白(Bence-Jones蛋白):半数以上骨髓瘤患者尿中可检测到一种凝溶蛋白,因Bence-Jones首先发现而命名。该蛋白加热至50~60℃时沉淀,加热至沸点时重新溶解。该蛋白实为随尿液排出的免疫球蛋白游离的轻链。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