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生物学概述
  • 分子生物学
  • 第十章 测序技术
  • 第九章 分子杂交技术
  • 第八章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扩增产物克隆
  • 第七章 RFLP和RAPD技术
  • 第六章 基因组DNA的提取
  • 微生物学
  • 动物学
  • 孢粉学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第五章 重组质粒的连接、转化及筛选

    第一节 概 述   质粒具有稳定可靠和操作简便的优点。如果要克隆较小的DN*段(<10kb)且结构简单,质粒要比其它任何载体都要好。在质粒载体上进行克隆,从原理上说是很简单的,先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质粒DNA和目的DN*段, 然后体外使两者相连接, 再用所得到重组质粒转化细菌,即可完成。但在实际工作中, 如何区分插入有外源DNA的重组质粒和无插入而自身环化的载体分子是较为困难的。通过调整连接反应中外源DN*段和载体DNA的浓度比例,可以将载体的自身环化限制在一定程度之下,也可以进一步采取一些特殊的克隆策略,如载体去磷酸化等来最大限度的降低载体的自身环化,还可以利用遗传学手段如α互补现象等来鉴别重组子和非重组子。  外源DN*段和质粒载体的连接反应策略有以下几种:   1、带有非互补突出端的片段 用两种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进行消化可以产生带有非互补的粘性末端,这也是最容易克隆的DN*段,一般情况下,常用质粒载体均带有多个不同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组成的多克隆位点,因而几乎总能找到与外源DN*段末端匹配的限制酶切位点的载体,从而将外源片段定向地克隆到载体上。也可在PCR扩增时,在DN*段两端人为加上不同酶切位点以便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