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实验室细菌检查 (1)空气 将一个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放在当时做实验的实验室,移去皿盖,使琼脂培养基表面暴露在空气中;将另一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放在无菌室或无人走动的其他实验室,移去皿盖。一小时后盖上两个皿盖。 (2)实验台和门的旋钮 (a)用记号笔在皿底外面中央画一直线,再在此线中间处画一垂直线,如图Ⅱ-1。 (b)取棉签 左手拿含有棉签的试管,在火焰旁用右手的手掌边缘和小指、无名指夹持棉塞(或试管帽),将其取出(图Ⅱ-2,B),将管口很快地通过煤气灯(或酒精灯)的火焰,烧灼管口;轻轻地倾斜试管,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将棉签小心地取出(图Ⅱ-2,C)。放回棉塞(或试管帽)(图Ⅱ-2,D),并将空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c)弄湿棉签 左手取灭菌水试管,如上法拔出棉塞(或试管帽)并烧灼管口,将棉签插入水中,再提出水面,在管壁上挤压一下以除去过多的水分,小心将棉签取出,烧灼管口,放回棉塞(或试管帽),并将灭菌水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d)取样 将湿棉签在实验台面或门旋钮上擦拭约2平方厘米的范围。 (e)接种 按图Ⅱ-3,A在火焰旁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或中指使平皿开启成一缝。再将棉签伸入,在琼脂表面顶端接种(滚动一下)(图Ⅱ-3,B),立即闭合皿盖。并按图Ⅱ-2,E和F,将原放棉签的空试管拔出棉塞(或试管帽),烧灼管口,插入用过的棉签,将试管放回试管架。 (f)划线 另取接种环在火焰上灭菌,如图Ⅱ-4,先将环端烧热(图Ⅱ-4,1),然后将接种环提起垂直放在火焰上(图Ⅱ-4,2),以使火焰接触金属丝的范围广一些,待接种环烧红,再将接种环斜放,沿环向上,烧至可能碰到培养皿的部分,再移向环端,如此很快地来回通过火焰数次(图Ⅱ-4,3)。 左手拿起平板,同样开启一缝,将灭过菌并冷却了的接种环(可在琼脂表面边缘空白处试温度,若发出溅泼声,表示太烫),通过琼脂顶端的接种区,向下划线,直到平板的一半处(图Ⅱ-3,C)。注意:接种环与琼脂表面的角度要小,移动的压力不能太大,否则会刺破琼脂。 闭合皿盖,左手将平板向左转动至空白处,右手拿的接种环再在火焰上烧灼,使冷。接种环通过前面划的线条再在琼脂的另一半,按图Ⅱ-3,D从上向下来回划线至1/2处。 烧灼接种环,转动平板,按图Ⅱ-3,E,划最后1/4,立刻盖上皿盖,烧灼接种环,放回原处。 整个划线操作均要求无菌操作,即靠近火焰,而且动作要快。 3.人体细菌的检查 (1)手指(洗手前与洗手后) (a)分别在两个琼脂平板上标明洗手前与洗手后(当然,班级、姓名、日期各项在每次写标签时是必不可少的)。 (b)移去皿盖,将未洗过的手指在琼脂平板的表面,轻轻地来回划线,盖上皿盖。 (c)用肥皂和刷子,用力刷手,在流水中冲洗干净,干燥后,在另一琼脂平板表面来回移动,盖上皿盖。 (2)头发 在揭开皿盖的琼脂平板的上方,用手将头发用力摇动数次,使细菌降落到琼脂平板表面,然后盖上皿盖。 (3)咳嗽 将去盖琼脂平板放在离口约6—8cm处,对着琼脂表面用力咳嗽,然后盖上皿盖。 (4)鼻腔 (a)按照实验台检查法的步骤(b)和(c),取出棉签,并将其弄湿。 (b)用湿棉签在鼻腔内滚动数次。 (c)按实验台检查法的步骤(e)和(f),接种与划线,然后盖上皿盖。 4.将所有的琼脂平板翻转,使皿底在上,放37℃培养箱,培养1—2天。 5.结果记录方法 (1)菌落计数在划线的平板上,如果菌落很多而重叠,则数平板最后1/4面积内的菌落数。不是划线的平板,也一分为四,数1/4面积的菌落数。 (2)根据菌落大小、形状、高度、干湿等特征观察不同的菌落类型。但要注意,如果细菌数量太多,会使很多菌落生长在一起,或者限制了菌落生长而变得很小,因而外观不典型,故观察菌落的特点时,要选择分离得很开的单个菌落。 菌落特征描写方法如下: (a)大小 大、中、小、针尖状。可先将整个平板上的菌落粗略观察一下,再决定大、中、小的标准,或由教师指出一个大小范围。 (b)颜色 -、金-、灰色、乳白色、红色、粉红色等。 (c)干湿情况 干燥、湿润、粘稠。 (d)形态 圆形、不规则等。(e)高度扁平、隆起、凹下。 (f)透明程度 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g)边缘 整齐、不整齐。 五、实验报告 1.结果 (1)将你自己的平板结果记录于下表中。 (2)与其他同学所做的结果进行比较。 2.思考题 (1)比较各种来源的样品,哪一种样品的平板菌落数与菌落类型最多? (2)人多的实验室与无菌室(或无人走动的实验室)相比,平板上的菌落数与菌落类型有什么区别?你能解释一下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吗? (3)洗手前后的手指平板,菌落数有无区别? (4)通过本次实验,在防止培养物的污染与防止细菌的扩散方面,你学到些什么?有什么体会?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