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DNA分子的双螺旋模型
  • 转座因子
  • 操纵子学说的基本内容
  • 二次生长现象
  • 果蝇眼色的生化遗传学
  • 死菌复活之谜
  • 赫希和蔡斯的噬菌体实验
  • DNA分子的双螺旋模型
  • 果蝇眼色的生化遗传学
  • 死菌复活之谜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半保留复制方式

      在构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时,沃森和克里克事实上已经提供了DNA分子的复制模式。他们充分了解DNA双螺旋的两条链互补(碱基配对)的重要性,这是DNA复制模式的基础。复制时,DNA双螺旋就像拉开拉链那样,两条链的配对碱基之间的氢链断开,碱基暴露出来,这就形成了两条“模板链”(母链)。然后作为合成原料的游离核苷酸按碱基配对的原则结合到模板链上去。最后,结合到模板链上各有一条新链(子链)形成,原来的一个双螺旋DNA分子就变成(复制)了两个双螺旋分子。这两个双螺旋分子中各含有一条母链(旧链)和一条子链(新链)。DNA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我们不妨从沃林和克里克1953年的原始论文中引出关于DNA半保留复制模式推测的一段话:“我们的DNA模型实际上是一对模板,每一模板与另一个互补。我们设想:在复制前氢键断开,两条链松开、分离,然后每条链作为形成自己新链的模板,最后我们从原先仅有的一对链得到了两对链,而且准确地复制了碱基序列。”真是天才的推测!这一推测的DNA复制模式,后来得到了实验事实的充分证明。1957年,泰勒(J·H·Taylor)等人应用放射性标记的胸腺嘧啶与放射自显影技术,证明蚕豆根尖染色体的半保留复制。1958年,梅塞尔森(M·Meselson)和斯塔尔(F·W·Stahl)应用重氮标记与密度离心技术,证明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