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切酶。1971年,纳赞(D·Nathans)应用斯密思的内切酶切割SV-40病毒的DNA,获得了第一个DNA的内切图谱(通称“物理图谱”physical map)。为此,阿伯、斯密思和拉赞共享了1978年的诺贝尔奖。 有了切割DNA的内切酶,而1966年魏斯(B·Weiss)和理查德森(C·C·Richardson)就已经发现了DNA连接酶,这就可以对DNA进行体外加工了。1972年,伯格(P·Berg)等人用这两种酶成功地进行了λ-噬菌体与SV-40病毒DNA的体外拼接。1977年,基因工程正式宣布成功——吉尔伯特(W·Gilbert)分别将编码胰岛素和干扰素(这是两种有用的药物)的DNA经过体外重新拼接后,导入大肠杆菌中,分别使大肠杆菌合成了胰岛素和干扰素。伯格和吉尔伯特曾荣获197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其中吉尔伯特的获奖主要是因为DNA测序方法的研究)。同时获奖的还有桑格F·Sanger,他完成了φX噬菌体DNA的全测序。 自70年代末以来,基因工程发展迅速。1980年,肯普(J·D·Kemp)和霍尔(T·H·Hall)将大豆种子的贮藏蛋白基因引入向日葵中,得到“向日豆”(sunbean)。近年来维尔莫特(I·Wilmut)将人的AAT蛋白基因导入绵羊体内,使羊奶中含有人的AAT蛋白(一种治疗囊性纤维变性的药物),都是比较有名的例子。维尔莫特所在的英国罗斯林研究所曾向德国一家药厂出售一头这样的转基因羊,获得50万英镑。维尔莫特研究小组继克隆羊多莉之后,又对含有人AAT蛋白基因的转基因羊进行了克隆,无性繁殖出两头分别名为波莉和莫莉的克隆羊。 基因工程的研究目前在我国也已经普及,获得了累累硕果。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