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序言
  • 人从何而来?(一)
  • 人从何而来?(二)
  • 是谁在谱写生命的旋律?(一)
  • 是谁在谱写生命的旋律?(二)
  • 探索DNA双螺旋结构的竞赛(四)
  • 探索DNA双螺旋结构的竞赛(五)
  • 探索DNA双螺旋结构的竞赛(六)
  • 遗传信息是如何传递的(一)
  • 遗传信息是如何传递的(二)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遗传因子在哪里?(一)

    的染色质丝 hspace=6 src="/animal/UploadFiles_4763/200701/200711904732987.jpg" width=200 vspace=1 DESIGNTIMEURL="200307070016_11508.jpg">细胞分裂前开始蠕动的染色体

      1903年,美国细胞学家W·萨顿(1877~1916)在实验中发现:染色体的行为与孟德尔的遗传因子的行为是平行的,只要假定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孟德尔所提出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机制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这一推论被后来的研究所证实,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奠定了基础。

      但是,染色体是否就是遗传因子呢?生物体内的染色体数目很少,如豌豆只有7对染色体,果蝇只有4对染色体,而遗传特性却很多。萨顿猜想:每条染色体上一定是带有多个遗传因子。1906年,英国生物学家贝特森(1861-1962)发现豌豆的某些遗传特征总是与另一些特征一起遗传的。这说明萨顿的猜想是有道理的。

      1909年,丹麦植物学家和遗传学家约翰森(1857-1927)提议用“基因”一词来代替“遗传因子”,得到了生物学家们的广泛赞同。

    美国细胞学家W·萨顿 英国遗传学和动物学家贝特森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