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DNA肿瘤病毒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禽流感
  •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
  • 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
  • 质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
  • 冠状病毒
  • 天花病毒
  • 脊髓灰质炎病毒
  • 流感病毒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口蹄疫病毒

    >  FMDV在病畜的水泡皮内和淋巴液中含毒量最高。在发热期间血液内含毒量最多,奶、尿、口涎、泪和粪便中都含有FMDV。不过,FMDV也有较大的弱点:耐热性差,所以夏季很少爆发,而病兽的肉只要加热超过 100℃也可将病毒全部杀死。
      
      FMDV的免疫是依赖T细胞的B细胞应答,疫苗接种主要诱导中和抗体的产生。
      
      患口蹄疫的动物会出现发热、跛行和在皮肤与皮肤黏膜上出现泡状斑疹等症状。
      
      排病毒量以在病畜的内唇、舌面水泡或糜烂处,在蹄趾间、蹄上皮部水疱或烂斑处以及乳房处水泡最多;其次在流涎、乳汁、粪、尿及呼出的气体中也会有病毒排出。
      
      恶性口蹄疫还会导致病畜心脏麻痹并迅速死亡。
      
      人一旦受到口蹄疫病毒传染,经过2-18天的潜伏期后突然发病,表现为发烧,口腔干热,唇、齿龈、舌边、颊部、咽部潮红,出现水泡(手指尖、手掌、脚趾),同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或腹泻。患者在数天后痊愈,愈后良好。但有时可并发心肌炎。患者对人基本无传染性,但可把病毒传染给牲畜,再度引起畜间口蹄疫流行。
      
      病畜和带毒畜是主要的传染源,它们既能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又能通过间接接触传染(例如分泌物、排泄物、畜产品、污染的空气、饲料等)传给易感动物。
      
      口蹄疫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和呼吸道、损伤的皮肤、黏膜以及完整皮肤(如乳房皮肤)、黏膜(眼结膜)。另外还可通过空气,也可以通过尿、奶、精液和唾液等途径传播。
      
      我国对口蹄疫的防治,预防主要通过疫苗注射接种,发生口蹄疫的则捕杀。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