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肿瘤的病因和肿瘤病毒分类
  • RNA肿瘤病毒
  • 埃博拉病毒
  • 疯牛病病毒
  • 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 RNA介导的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抗病毒中药荟萃
  • 抗病毒中草药研究进展
  • 常见肝炎类型
  • 乙肝的传染性及其转阴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狂犬病毒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早在1884年病毒发现之前,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就发明了狂犬疫苗。
      
      狂犬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弹状病毒属。外形呈弹状,核衣壳呈螺旋对称,表面具有包膜,内含有单链RNA。是引起狂犬病的病原体。
      
      狂犬病毒具有两种主要抗原:一种是病毒外膜上的糖蛋白抗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病毒具有神经毒性,并使体内产生中和抗体及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具有保护作用;另一种为内层的核蛋白抗原,可使体内产生补体结合抗体和沉淀素,无保护作用。
      
      患者和患病动物体内所分离到的病毒,称为自然病毒或街毒(stree virus),其特点是毒力强,但经多次通过兔脑后成为固定毒(fixed virus),毒力降低,可以制做疫苗。
      
      狂犬病毒不耐热,在50℃时1小时,100℃时2分钟即可灭活;对酸、碱、新洁尔灭、福尔马林等消毒药物敏感;70%酒精、0.01%碘液和1%-2%的肥皂水亦能使病毒灭活。
      
      狂犬病毒进入人体,沿周围传入神经而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因此头、颈部、上肢等处咬伤和创口面积大而深者发病机会多。狂犬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的延脑、大脑皮层、小脑和脊髓中。唾液腺和唾液中也常含有大量病毒,人被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抓伤或经粘膜感染均可引起狂犬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