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外毒素
  • 内毒素
  • 微生物方法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奠基人—科赫
  • 我国近代微生物学的发展
  • 人类生存的头号杀手——传染病
  • 消灭病原微生物是微生物学的首要任务
  • 皮肤、耳、眼部
  • 泌尿生殖道
  • 正常菌群对宿主的有益作用
  • 生态失调的不良后果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粘附与侵入

      除了昆虫叮咬或外伤直接将病原菌导入组织或血流引起的感染外,绝大多数的感染是从病原菌粘附到宿主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开始的。这是形成感染必需的第一步。例如淋病奈瑟氏菌的菌毛粘附到尿道粘膜上皮细胞表面,而且不能被尿流冲出;大肠埃希氏菌、伤寒沙门菌、志贺氏菌等均有菌毛,它们可以牢牢地粘附在肠粘膜上而不受肠蠕动的影响;百日咳鲍特氏菌的菌毛粘附到气管和支气管粘膜的纤毛上皮层,也不会被呼吸道的纤毛运动清除。

      细菌粘附到宿主易感细胞上,要通过粘附素的作用。这种过程称为介导。粘附素是细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类由细菌菌毛分泌;另一类不由菌毛产生,是细菌的其它表面结构。大肠埃希氏菌的I型菌毛、定殖因子抗原I(CFA/I)和淋病奈瑟氏菌菌毛产生的是菌毛粘附素。金*葡萄球菌的脂磷壁酸(LTA)、A群链球菌的LTA-M蛋白复合物是非菌毛粘附素。不同的粘附素只能和相配的易感细胞受体结合,粘附素受体一般是糖类或糖蛋白。例如大肠埃希氏菌I型菌毛粘附,便是和肠粘膜上皮细胞的D-甘露糖受体结合。

      细菌的粘附作用和它们的致病性有密切关系。例如让志愿参加实验的人口服没有菌毛的肠产毒素型大肠埃希氏菌,不能引起腹泻。在兽医界,已将动物肠产毒素型大肠埃希氏菌的菌毛制成疫苗,对预防新生小牛、小猪由该菌引起的腹泻效果明显。

      当病原菌牢固地粘附在易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