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外毒素
  • 内毒素
  • 粘附与侵入
  • 我国近代微生物学的发展
  • 人类生存的头号杀手——传染病
  • 消灭病原微生物是微生物学的首要任务
  • 皮肤、耳、眼部
  • 泌尿生殖道
  • 正常菌群对宿主的有益作用
  • 生态失调的不良后果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繁殖与扩散

    坏疽的梭状芽孢杆菌在污染的水源及土壤中广泛存在,但由于它们害怕氧气,在有氧的条件下不能生长,所以一般是不可怕的。然而,它产生的孢子在空气中能长期存活。当梭状芽孢杆菌的孢子恰好进入伤口,引起受伤组织发炎肿胀时,组织的小血管受挤压而产生供血不良,造成伤口供氧不足,当伤口较深时,则缺氧更加严重。这些细菌会产生了一种对人体剧毒的物质引起严重的后果。

      当然,不同病原菌引起疾病的数量有很大差异,伤寒沙门氏菌和霍乱弧菌处处存在,但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接触少量并不容易发病,因为需要一次侵入数十亿至数百亿个细菌才会引发症状;而鼠疫杆菌只要7个细胞就能使某些宿主患上可怕的鼠疫。

      当病原菌通过原始入侵部位直接向周围扩散时,必定会受到机体结缔组织等胶样物质的阻挡。但是有些细菌,例如A群链球菌会产生能分解结缔组织基质中的透明质酸的酶—透明质酸酶,这就使它们得以在皮下组织中迅速扩散,造成蜂窝组织炎等病变。因此,透明质酸酶又称扩散因子。链球菌还能产生链激酶(溶纤维蛋白酶)和链道酶(DNA酶),它们分别能降解炎症反应中能起“包围”病菌作用的纤维蛋白,也能降解白细胞死亡后释放出来的粘稠的细胞核DNA,这些酶均有利于病菌在机体内的扩散。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