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麦克林托克的玉米实验
  • 遗传学与细胞学的联姻
  • 转座概念的浮现
  • Ac-Ds转座系统
  • Ac-Ds转座系统
  • 从误解到理解
  • 钟情于经典遗传学方法
  • 不同于分子遗传学的独特视角
  • 打开了通往分子遗传学的另一扇门
  • 缪勒的贡献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从误解到理解

      在1951年的冷泉港学术研究会上,麦克林托克通报了她对转座理论的研究,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当时一流的遗传学家却无法理解她所用的语言,麦克林托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
      
      就经典遗传学而言,摩尔根的基因理论强调的是基因的稳定性、突变的随机性。比德尔“一个基因一种酶”学说突出的是基因的功能性,亦即它编码合成蛋白质的能力。然而,转座理论恰恰与此相对立。麦克林托克强调的是,基因可以在染色体上不同位点之间、甚至在不同的染色体之间跳来跳去。稳定的基因竟然能随意移动,在当时看来这近乎天方夜谭。麦克林托克还认为,基因除了编码蛋白质之外,它还是一种控制因子,比如Ac-Ds体系。对于控制因子来说,它的任务不在于编码任何蛋白质,而只在于调节、控制其它基因的有序表达。这样一种控制的概念,对于经典遗传学家来说也颇为生疏。
      
      从另一方面来看,对于转座概念的拒绝,也反映了经典遗传学方法本身的局限。由于用经典方法所得到的结论往往是间接的逻辑推理的产物,而对于“转座”这样大胆的观点,在没有直接看到这种现象的时候,遗传学家宁可采取怀疑的态度。很显然,若是没有70年代细菌遗传学的证实,“转座”恐怕仍不会被接受。此外,“转座”现象当时仅在玉米中发现,由于缺乏普遍有效性,要科学共同体接受这种理论也是很困难的。可见,经典的方法往往会受到实验材料的限制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