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基因研究的又一壮举--美国国家植物基因组计划
  • 德国科学家发现冬眠基因
  • 中法胚胎干纽胞克隆领域成功合作--克隆小鼠哈尔滨已繁殖三代
  • 美国成功破解肺炎菌基因密码
  • 熊本大学动物资源开发研究中心介绍
  • 基因图将揭开人体奥秘
  • 人类尴尬面对干细胞
  • 进化揭开血型疑团
  • 基因组时代的生物信息学
  • 基因多变意味着什么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我国实验动物工作进展<%=id%>


        实验动物科学既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实验动物在保障人类健康和优化生存环境中的作用是无可置疑的。天花的灭绝、各种疫苗的研制、异体器官移植以及克隆技术等重大突破,都是首先在实验动物上获得成功的。当今,人类仍面临重大疾病的威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医药品的安全评价,与人类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重大研究,都需要实验动物工作的支撑。然而我国实验动物基础明显滞后于生物高技术的发展需求。为加强管理,提高实验动物科学水平,科技部联合有关部门,努力工作,取得一定进展。
        一、实验动物工作的主要进展
        1.法规建设,使实验动物质量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

        依据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委发布的2号令--《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结合国际发展趋势和国内工作实际,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发布了一系列法规:
        ①《关于“九五”期间实验动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财字[1997]432号。
        ②《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国科发财字[1997]593号。
        ③《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管理办法》-国科发财字[1998]174号。
        ④《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引种、供种实施细则》-国科财字[1998]048号。
        ⑤《省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技术审查准则》和《省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技术审查细则》-国科财字[1998]059号。
        ⑥《关于当前许可证发放过程中有关实验动物种子问题的处理意见》-国科财字[1999]044号
        各省市和有关部门也制定了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实验动物管理办法。96年北京市第十届人代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实验动物地方法规--《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1997年,北京市科委又根据《条例》的要求颁市了相应的配套法规。此外,广东、上海、重庆、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甘肃、江西、安徽、江苏、湖南、云南等13个省市也已发布和正在制定地区性的法规。卫生部还颁布了第55号部长令--《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
        这些法规的制定和发布,使实验动物管理初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对实验动物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种子中心建设,确保实验动物种源质量。
        种子的来源背景和质量是实验动物质量的源头,抓住种子就等于抓住源头。根据《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择优建立了“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及其“上海分中心”,国家仅投入650万元,使4000多万元的设施设备得到了充分利用。
        种子中心已经公布了15个品种、品系的供种目录,向全国十二个省市供应高质量种子3000多只。同时,开展胚胎冷冻保存技术等研究。通过联合协作,组织十多个单位对国内用量最大(达85%以上)的昆明小鼠进行品种标准化,使之成为国际认可的品系。
        3.质量检测网络建设,促实验动物质量提高。
        利用现有基础条件建立国家和地方两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网络。择优选定了四个国内领先水平的单位作为国家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负责六个专业领域检测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省级检测机构的技术审查和人员培训。已经完成了对北京、广东、上海实验动物质检机构的技术审定,推动全国检测网络的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家检测中心还配合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在征集全国近二十个省市、部门和上千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1994年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7类47项实验动物国家标准。这些工作为推行全国统一的实验动物生产、使用许可证制度,提供了基础保障。
        4.加强研究经费的投入,加快实验动物发展步伐。
        在科技部领导的支持下,97年将“实验动物模型培育和标准化技术研究”课题滚动列入了“九五”攻关计划。国家资助共605万元,单位自筹355万元,支持了6个专题的研究。各专题研究都已取得可喜进展:通过对989头猪的DNA分析,基本确定了我国三种小型猪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和各自的近交程度。小型猪的近交遗传研究还作为“动物遗传育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的一部分,进入了“973”规划项目。东方田鼠的研究已构建了基因组文库,并获得阳性克隆。胚胎玻璃化冷冻技术已进入实际应用。
        研究课题的设立,促进了学科交叉与渗透,也培养了一批年轻的骨干力量。99年召开的“中国实验动物学会青年科技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60多名代表年龄都在45岁以下,具有硕士、博士学历或高级技术职称。这次会议不仅在国内实验动物界引起了很大反响,而且得到了国际实验动物科学理事会(ICLAS)的关注。ICLAS主席和秘书长都专程来华参加会议,对我国青年学者的学术报告以及近几年我国实验动物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5.共建共用,资源共享,探索实验动物发展新机制。
        利用现有条件,进行资源、力量整合的各类模式开始涌现。温州市由药检所牵头,18家药厂、研究所、医学院校共同筹资300万元建立的股份制实验动物中心,两年多来,发挥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安徽省科委、卫生厅、计委、教委等部门共同筹资1000万元,建造了2000平方米的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京津冀地区建立了实验动物协作网,以实现资源共享和社会化服务。实验动物信息网络建设,通过广泛研讨,形成了建立全国统一网络平台的共识,成立了全国实验动物信息网络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具体方案正在实施,避免了分散投资和重复浪费。
        6.国家财政的支持,引导了地方对实验动物的投入。
        1997年以来,国家财政科学事业费累计投入2180万元,发挥了极大的示范、引导作用。据对35个省市科委的调查,1997-1999三年地方实验动物方面的总投入达1.5亿元,23个省市科委设立了实验动物专项研究经费,特别是北京、上海、广东、辽宁、江苏等地的投入都超过300万元。
        全国十几家新建、改建的清洁级以上大、小鼠饲养设施已经完成,我国已可批量生产SPF(无特定病原体)大、小鼠,清洁级以上动物生产能力基本能满足需要。符合GMP要求的动物实验设施增长很快,上海市卫生系统的动物设施76%达清洁级以上,北京市也已达65%。专家认为:我国实验动物又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二、对实验动物发展的几点建议
        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技术已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实验动物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其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综观世界趋势和国内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1.大幅度增加对实验动物事业的投入。实验动物是一项投入较大、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事业。目前还无专门投人渠道,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也影响了整个生命科学的进展。增加国家财政投入,一方面可以有重点地支持一些对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具有长远意义的基础性工作,切实解决实验动物领域与我国医药产业发展,人类重大疾病研究相关的关键性问题。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引导地方投入和吸引社会资金。
        2.加强实验动物使用的规范管理。目前有关行业普遍没有明确对动物实验和使用标准化的要求,影响了我国医药产业成果的国际认可和进口药品的安全评价,甚至生产的生物制剂危及到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引起了市场混乱,影响了实验动物产业化进程。
        这个问题已引起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注意,专家呼吁强烈,目前也基本具备了在全国范围内规范实验动物使用的条件,各有关部门联合,尽快制订相关法规,规范实验动物的使用。
        3.严格实验动物的进出口管理。国内实验动物的进出口比较混乱,一些单位为经济利益所趋,盲目出口,不仅不利于实验动物资源的保护,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声誉。近3年来,已有3批猕猴出口后因携带传染病而被*。有些珍贵的动物资源及其血样(如小型猪等)也流失国外。应加强实验动物进出口管理。
        4.加强国际交流,实现跨越发展。发达国家的实验动物经历了约5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的实验动物起步较晚,虽然存在差距,但也有某些优势。加强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有利于尽快与国际接轨,也有可能发挥我国资源优势,探索跨越式发展,在某些方面率先取得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总之,实验动物与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科技发展息息相关,新世纪来临之际,我们面临机遇与挑战,只要脚踏实地,努力奋斗,我国实验动物科学事业一定能走进国际先进水平的行列。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