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浮丝藻属和骈胞藻属亚微结构及其分类学位置的研究<%=id%> |
|
|
|
关于浮丝藻属和骈胞藻属的分类地位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争议。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胡鸿钧先生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9270062)项目“浮丝藻属和骈胞藻属亚微结构及其系统位置的研究”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研究表明,浮丝藻属和骈胞藻属的显微结构十分相似,通过其细胞亚显微结构、细胞分裂和生活史可以解决这两个属悬而未决的分类学位置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藻细胞在整个生活史中没有营养分裂,细胞分裂时母细胞产生两个子细胞,在母细胞壁内,每个子细胞都有自己独立、完整的细胞壁,因此这些子细胞实际是似亲孢子。由于母细胞壁仍保留在子细胞外,随着子细胞的生长,母细胞壁拉长并横向断裂,形成藻丝体的纵壁,因此浮丝藻的藻丝体是由一系列似亲孢子通过残存的筒状母细胞壁连接成的假丝体。骈胞藻属虽同样是由一系列似亲孢子组成,但由于母细胞壁纵的断裂并形成H型,残存的H型母细胞壁连接成假丝体。丝藻目共同的特点是进行营养分裂并因此而形成丝状体;绿球藻目则没有营养分裂。所以骈胞藻属、浮丝藻属应属于绿球藻目而不属于丝藻目。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绿球藻目现有的科都不能兼容,因此拟将建立一个新科骈胞藻科(Binuc leariaceae),包括两个属,骈胞藻属(Binuclearia)和浮丝藻属(Planktonema),属于绿球藻目(Chlorococcales)。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