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生物打印机打印“活人”比克隆更
浙大教授首次发现生物入侵新机制
生物医学,人类只开了条“门缝”
合成生物学能否“重塑生命”?
海洋生物--遮目鱼
不明海洋生物[图]
海啸后的海洋生物(组图四)
海啸后的海洋生物(组图三)
海啸后的海洋生物(组图二)
海啸后的海洋生物(组图一)
  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科普之友 >> 动物 >> 生命科学 >> 正文
  生物固氮:探寻最本质的生命行为  
中,供养土壤里附着在植物根际的微生物,其中包括联合固氮菌,它们可为植物提供一定份额的氮素,这种松散的关系往往是互益的。植物体内还有很多内生菌也可以固氮,也属于联合固氮范围。如巴西在甘蔗生产中使用联合固氮体系,可为甘蔗提供60%的氮素来源。

  第三类是共生固氮菌。这是科学家认为效率非常高但局限性也比较大的一类菌,大豆、豌豆、花生等豆科植物可以利用根瘤菌进行共生固氮,这种现象从1887年发现到现在已经有120年了。在共生固氮体系中,豆科植物根瘤里的根瘤菌进入植物细胞,被植物细胞“俘虏”,逐渐发育成了植物细胞的一种“器官”,所以它们的固氮效率非常高,可以说这种模式是生物固氮的“最高境界”。

  记者:我国固氮研究历史中,有哪些突出的亮点?

  王忆平:我们这门科学是一个交叉学科,包括农学、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而生物学中又包括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等学科。我国最早开始这方面研究的老前辈是卢嘉锡、唐敖庆、蔡启瑞、沈善炯和陈华葵等,他们在国内带起了一支研究固氮的队伍。

  由于固氮酶催化固氮的活性中心实际上是金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时间:2009-4-20 22:52:3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陆 |

Copyriht 2006 - 2007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