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年轻亮星的混合
  • 生命的成分
  • 永不凋谢的超新星
  • 超新星遗迹N 63A
  • NGC40:天文学家发现类太阳恒星猛烈死亡的新证据
  • 土星跳跃的极光
  • 美国宇航局将向水星发射飞船
  • 人类认识宇宙的里程碑(一)(图)
  • 人类认识宇宙的里程碑(二)(图)
  • 人类认识宇宙的里程碑(三)(图)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航空航天

    恒星的形成(图)

      在17世纪时,牛顿提出:散布于空间中的弥漫物质可以在引力作用下凝聚为太阳和恒星的设想经过历代天文学家的努力,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理论。观测表明,星际空间存在着许多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分子云。这种气体云中密度较高的部分在自身引力作用下会变得更密一些。当向内的引力强到足以克服向外的压力时,它将迅速收缩落向中心。如果气体云起初有足够的旋转,在中心天体周围就会形成一个如太阳系大小的气尘盘,盘中物质不断落到称为原恒星的中央天体上。在收缩过程中释放出的引力能使原恒星变热,当中心温度上升到1000万度以引发热核反应时,一颗恒星就诞生了。恒星的质量范围在0.1-100个太阳质量之间。更小的质量不足以触发核反应,更大的质量则会由于产生的辐射压力太大而瓦解。近年来,红外天文卫星探测到成千上万个处于形成过程中的恒星,毫米波射电望远镜在一些原恒星周围发现由盘两极射出的喷流。这些观测结果对上述理论都是有力的支持。

      恒星的颜色与其表面温度的关系:其他所有恒星也和太阳一样,是炽热的大火球。不过,它们的表面温度并不相同,天文学家发现,恒星的表面温度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