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天空中的斑豹?D?D认识天空(图)
  • 太空狗侠(三)
  • 太空狗侠(二)
  • 太空狗侠(一)
  • 土卫六探测大事记
  • 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
  • 土卫六生命之谜探索历程
  • 苏联登月计划揭秘
  • 美国航天飞机发射概况
  • 揭开金星的面纱(图)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航空航天

    拜科努尔50年

    ,拥有两个机场、92个通信枢纽、470千米铁路、1281千米公路、6610千米电线、2784千米电话线、城内居民最多时达到9万人,其中发射场工作人员有数千人。

      从莫斯科乘飞机3个半小时到达克拉伊尼机场,再乘车穿过一些荒芜的草地就进入一座名叫列宁斯克的小镇,这里实际上是拜科努尔发射中心的后勤支援基地,建有学校、电影院、文化站、广播台和电视台等,从这里乘车去联盟号发射台需时约30分钟,航天员在上天之前都要在此逗留十几天。小镇上有一座博物馆,那些陈列的航天实物可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里有伸手可及的载狗上天的人造卫星2号和联盟号返回舱的实体模型、东方号飞船的弹射座椅和航天服实物,还有装着加加林着陆地点泥土的银盘、航天总设计师科罗廖夫的一台便携式留声机,让人领略到那些航天发射留下的不朽功绩。

      历史的见证

      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已经拥有15个航天运载火箭发射设施、4个试验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装置、11个火箭和卫星装配测试大楼和3个航天燃料站。中心分为载人航天器发射区、大型运载火箭发射区和航天飞机发射区三个部分。每个发射区都配有起竖运输车、燃料加注设施、发射控制室、发射台和服务塔等。

      载人航天器发射区在发射场的北部偏东,有3个主要发射阵地和技术阵地。在联盟号运载火箭发射阵地,最著名的是加加林发射台,1955年建成后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和第一艘载人飞船,至今仍是发射联盟号载人飞船最繁忙的发射台之一,在它的发射架支柱侧面绘有396颗黄星,表示它历次的发射纪录。

      大型运载火箭发射区位于发射场的西北部,主要发射不载人航天器。其中主要是质子号运载火箭发射阵地,这里发射升空的有礼炮号、和平号空间站及其对接的实验舱;还有地平线号、荧光屏号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格罗拉斯全球定位导航卫星等。质子号发射阵地由固定式发射台、可移动式服务塔、推进剂库和控制室等组成,在技术阵地可以同时装配6枚运载火箭。

      航天飞机发射区位于发射场北部偏西,主要任务是用能源号运载火箭发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它有3座发射台,一号台用于发射不带航天飞机轨道器的能源号运载火箭,二、三号台基本相同,用于发射航天飞机。能源号运载火箭装配大楼长274米、宽160米、高40米;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总装大楼长300米、宽240米、高37米;能源-暴风雪号联合体检测大楼长240米、高60米,振动试验塔高100米。这些大型设施在空旷的草原上巍峨耸立,成为人类飞向太空的标志。拜科努尔从1957年5月15日首次发射第一枚P-7洲际导弹、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1959年第一个月球号探测器、1961年第一艘东方号载人飞船从这里升空,到1971年发射世界上第一座礼炮号空间站、1986年发射大型组合式和平号空间站、1998年把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曙光号多功能舱送上太空飞行,见证了人类征服太空的发展。

      世界领先地位

      在20世纪,拜科努尔承担了苏联和俄罗斯80%~90%的航天发射任务。这里拥有完备的发射、控制、监视、遥测、跟踪和回收设施,可以发射质子号、天顶号、旋风号、能源号和联盟号等多种运载火箭,而且质子号在这里已经成功地打入了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苏联解体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生了归属之争,曾一度陷入凋敝破败的困境。一方面是哈萨克斯坦无法利用这个发射场,另一方面俄罗斯经济衰退而削减航天任务。1994年俄哈两国签订了20年的租用合同,拜科努尔地属哈萨克斯坦,俄罗斯长期租用和管理,继续执行自己的航天计划。2001年1月俄哈又签订了新的协议,租用期延长到2050年,俄罗斯为使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共需支付哈萨克斯坦64.4亿美元。俄罗斯虽然打算在西伯利亚修建新的航天发射场,但从各方面权衡,都不如使用已经营五十年的拜科努尔发射场方便和合算,特别是这里的纬度相对较低,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所以拜科努尔仍是俄罗斯向太空进军的最佳发射场,而且是美国航天飞机停飞后通往国际空间站的惟一门户,俄罗斯发射的航天器约70%在这里升空,而且近两年的载人太空飞行非它不行,拜科努尔在世界航天发射中继续占据着领先地位。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