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空间科学-哈勃望远镜心脏移植手术成功
  • 空间科学-乘着气球去太空
  • 空间科学-哈勃有了新眼睛
  • 空间科学-打造火眼金睛探寻宇宙文明
  • 空间科学-中国和巴西航天界握手
  • 空间科学-美再次与先驱者10号取得联系
  • 空间科学-造福人类的百家星
  • 空间科学-哈勃太空望远镜常修常新
  • 空间科学-目前正在开发哪些太空资源?
  • 空间科学-研究表明地球和月球曾遭强烈袭击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航空航天

    空间科学-关键技术的突破

    力筒能适应500~1000公斤的有效载荷,采用了 S波段统一测控和超短波测控方式,星载数据管理系统能适应不同卫星的整星信息管理要求,并可以满足不同卫星测控的需要。

      ---5谱段 C CD相机
      该相机采用了 C CD器件推扫式成像方式,在相机的研制中尽管在引进 C CD器件上受到了限制,加大了技术实现的难度,但还是成功地解决了相机研制中的许多难题。相机具有正负32度侧摆和定标功能,并且在电子线路低电平漂移、低噪声和一致性等方面有严格要求和限制。经过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对 C CD相机遥感数据处理后的图片分析,认为它和斯波特-3卫星 C CD相机图片相当。

      ---4谱段红外多光谱扫描仪
      该扫描仪采用多元探测扫描成像技术,利用扫描镜作正负4.4度摆动扫描,通过高精度控制回路进行同步补偿,实现双向扫描成像。其热红外、短波红外探测器低温环境由先进的辐射制冷器提供,在轨测试期间一级温度低于147K,二级温度低于97K,且相当稳定。经过分析认为,它不需要再次进行加温去污,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高码速率数传和高密度磁记录器
      它是国内首次研制的多载波、 X波段高码速率传输系统,采用了 Q PSK、BPSK调制技术,分别传送 C CD相机、红外扫描仪、宽视场成像仪的数据。高密度磁记录器采用42个磁道,数据线路中采用先进的 R-S码进行纠错,解决了磁带录放抖动的影响。通过数传系统,卫星获得了大量的清晰的国内外图像。

      ---轨道设计及控制调整技术
      1999年10月14日,资源一号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后,于同年11月4日~9日进行了7次轨道调整,在国内第一次实现了具有极高稳定性的太阳同步轨道、回归和冻结轨道,并在其后每2~3个月对卫星进行一次精确的轨道调整保持。该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高精度姿态控制及四大部件国产化
      首次在星上采用以4个偏制动量轮组成的整星零动量的三轴稳定对地定向和单翼太阳电池帆板对日定向控制技术,姿态系统具有高度的星上自主故障诊断和系统重构以及程序修改能力。
    首次研制了为高精度控制用的1 N单组元肼小型推力器以及全管理型表面张力储箱。太阳电池帆板驱动机构、红外地球敏感器、动量轮以及一组速率积分陀螺均采用国内研制的产品。尤其是太阳电池帆板驱动机构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星载数据管理系统
      国内首次设计和研制的星载数据管理系统,由中央处理单元、远制单元、串行数据总线、遥控单元和命令译码单元组成,具有采集近千个参数及发送近400条指令的能力,同时具有整星信息和控制管理、星地校时和分系统间信息交换等能力。同时,由于在设计中还采取了软硬件防护以及纠错电路刷新数据等措施,从而避免了空间单粒子翻转效应的影响。

      ---千瓦级太阳电池阵电源系统卫星采用3块大面积太阳电池板组成1个单翼,并首次采用国内研制的展开机构,还采用了降压式充放电调节器和开关式分流调节器,保持了输出电压的稳定。

      ---先进的卫星热控制技术
    针对资源一号卫星轨道及遥感设备所造成的卫星内外部热流变化大的特点,采用了"分段周期循环法"解决了整星瞬态热网络分析的问题,替代了传统的稳态分析设计方法,解决了整星大热流瞬变的难题。卫星在轨运行期间,星上各处温度均保持规范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