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7月19日电(记者 付毅飞 实习生 郭金晶)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阶段工作圆满完成。下一步主要工作是建立空间实验室系统,包括空间实验室、运输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着陆场以及测控通讯等。这是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副院长顾逸东在今天举行的中国载人航天应用报告会上透露的消息。
顾逸东说,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试验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试验航天员出舱活动,还需研制具有一定寿命、可供人短期生活和工作,并能开展科学活动的空间实验室。同时他表示:“根据中国空间实验室寿命较长,短期有航天员照料的特点,我们还计划开展一系列有人参与、通过地面控制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探测。”
他还介绍,为延伸未来空间站的功能,我国计划在空间实验室上释放微小卫星,相对空间实验室形成伴随飞行,进行空间环境检测,同时进行空间实验室和小卫星之间的激光通讯和THz频段通讯实验。此外,还计划在空间实验室中进行空—地量子信息传输实验。
记者获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研制作为天地往返运输工具的载人飞船,获得人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地面的能力;二是发展空间实验室系统,与飞船进行对接,使航天员能够短期照料飞行器和进行科学实验活动;三是建立近地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