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次。到2004年,俄罗斯航天发射数量首次超过美国和欧洲航天局,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航天发射市场份额的42.6%,而美国和欧洲航天局分别占29.6%和5.6%。2005年俄共进行24次运载火箭发射,占世界航天发射总量的45%,再次位居世界航天发射市场的首位。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俄罗斯航天发射年收入已近9亿美元。
2006年,俄计划进行30多次航天发射,力争继2004年和2005年之后,在世界航天发射市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捷足先登太空旅游尝“甜头”
2001年4月30日,俄罗斯成功利用“联盟”号载人飞船将第一位太空游客、美国人蒂托送进国际空间站观光旅游。蒂托为期一周的太空之旅,为俄罗斯赚来了2000万美元。俄罗斯这一举措开创了太空旅游的先河。
2002年4月25日,俄“联盟”号载人飞船再次将南非商人马克·沙特尔沃斯送进国际空间站旅游,实现了第二位太空游客登天的计划。
在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复飞后,2005年10月1日,美国人奥尔森成为了俄罗斯发送的第三位太空旅游者。
3次成功实施太空旅游生意,俄罗斯航天界赚得了巨额预算外资金,尝到了甜头。俄联邦航天署署长佩尔米诺夫曾向媒体表示,今后俄还将继续开展太空旅游业务。据俄联邦航天署载人飞行项目主管克拉斯诺夫透露,34岁的日本富翁榎本大辅可能在2006年秋天前成为世界上第四位太空游客。
俄罗斯开发的太空旅游项目遇到了国际空间站另一成员美国的反对。为此,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集团打算建立独立空间站,开展独立的太空旅游项目。2001年9月,“能源”集团与俄美合资的MirCorp公司一起,同俄联邦航天署签署了文件,计划建造世界上第一个私营的“迷你空间站1号”,专门用于开展太空旅游。2005年在日本爱知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俄罗斯展出了一个可多次使用的亚轨道旅游飞船模型C-XXI。设计人员估计,C-XXI飞船的票价约为10万美元,比乘坐“联盟”号飞船便宜很多。
新航天计划注重经济效益
2005年,俄罗斯联邦政府正式批准了《2006年—2015年俄罗斯联邦航天计划》,新的10年航天计划是一项国家经济战略,强调航天科技的发展应该更多地为国家经济服务。
新计划总预算为3050亿卢布(1美元约合28卢布),主要任务是发展卫星通信,完善俄“格洛纳斯”卫星定位系统,保障全俄境内的通信和电视转播等。
根据新计划,2007年前,俄将再发射3颗新型“进步-AM”通信卫星,把通信卫星系统从目前的4颗增加到7颗,使居住在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居民能接收到15套以上的电视节目。
俄“格洛纳斯”卫星定位系统自1982年发射首枚卫星以来,目前只有14颗卫星处于工作状态。该系统由俄国防部控制,是俄军事卫星系统,一直未进入民用。按照新计划,该系统有望在2008年增加到24颗,可保障俄境内99%的地域接收到卫星定位信号,并且新发射的卫星服役年限也将从原来的3年增加到7年,未来还要延长到10年至12年。
有关专家指出,美国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民用化已经多年,为美国通信产业带来了巨大利润。目前,欧洲的“伽利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造中。俄急切完善“格洛纳斯”卫星定位系统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发展民用卫星通信服务与市场,将俄罗斯的航天高技术更多地推向民用市场,更好地为俄罗斯经济发展服务。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