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是冷冻干燥技术,可以直接把水分从液态升华为气态,对食物的组织不会造成破坏。可以用它制作苹果干、脱水菜等。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冻结情况下,用升华方式除去水分的蔬菜,可以保持原有的体系和形状,而且其内部结构是蜂窝状组织,加水复原很快,对蔬菜的营养破坏也最少。
从营养角度讲,航天食品和普通食品相比较,没有太明显区别,只是对营养的搭配要求更严格一些。
在失重的环境下,人体会发生很多改变,比较明显的就是脱钙,这就要求钙的供给一定要充足;在失重环境下,肌肉会发生萎缩。所以在制作航天食品时,要特别注意蛋白质的搭配。
穿在太空,航天员有专用服装,按功能分为舱内应急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舱内航天服用于飞船座舱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时,航天员及时穿上它,接通舱内与之配套的供氧、供气系统,服装内就会立即充压供气,并能提供一定的温度保障和通讯功能;在正常飞行时一般是在飞船上升和返回时穿。
舱外航天服是航天员出舱进入开放的宇宙空间进行活动的保障和支持系统。它带有独立的生命保障系统,它实际上可以看成一个具有操作活动的小型载人航天器。
中国航天员中心于1992年开始研制“神舟”飞船舱内航天服。目前,我国航天员穿着的舱内压力服,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加工、试验全工程都是在中心内完成。在抗击非典的战役中,航天科研人员将航天技术用于设计制造专供前线医护人员使用的液冷防护服,为抗击非典立下战功。
睡在太空,日出和日落的周期长短不一,人们不能再日出而作、日落而歇。失重状态,分不清上下,站着睡、躺着睡都是一样的感觉。神舟号给航天员提供了一个睡袋,人就睡在睡袋里面。对航天员来讲,睡眠既是一个试验又是一个训练,是对他们心理素质、身体状况的一个考核。
关于排泄问题,神舟六号特意制作了一个专门的大小便收集装置,适用于航天员在失重状态下使用。航天员的入厕的方式也有区别。人在地球上排泄的废物是垂直下落的,比较简单,可在失重条件下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载人航天的全过程中,航天专家们要对航天员进行医学监督与医学保障。
医学监督主要用来监护航天员在航天全过程中的健康状况,一般分为飞行前、飞行中和飞行后三个阶段。飞行前尤其是训练时期的监督,主要是了解与掌握航天员心理与健康状况、生理变化特点与规律,同时对各种物品、装备进行全面医检。飞行中的医学监督难度大,主要靠遥测、航天员的自测与互测,以及通讯系统传送的医学信息和数据对航天员身体状况作出综合性的判断和预测,决定航天员能否继续飞行。飞行后的医学监督主要是进行检疫监督、康复监督等。
医学保障主要是针对可能出现的对航天员身体健康有害的不良因素,采取各种预防和治疗措施。训练时期的医学保障重点是合理安排生活与训练,制定符合营养标准的食谱,进行日常保健和医疗等。飞行前的医保主要是合理安排航天员的饮食,采取隔离检疫等。飞行中的医保很关键,航天员在太空越长,发病率也越高,必须定时监测他们的生理反应,对可能发生的疾病提出防治方案,合理安排饮食,起居和工作,保证7—8小时的睡眠。飞行后的医保工作是对航天员进行着陆现场医学处理,加速适应地面环境。
平凡生活
航天员是一种特殊的荣耀。航天员享有很高的安全级别,即使是探亲、疗养、外训,也要专车接送、专人护送、享受一级警卫待遇;日常居住有专用的航天员公寓,里面会议室、会客室、伙房、餐厅、保健室、理疗室、值班室一应俱全,管理极其严格,没有持特殊-的人,一律会被哨兵拦在门外;有专用的体训馆每天开放;一日三餐都由营养医师制定食谱,采购食品要到专供商店,食物还要留样保存……
国家培养一名航天员实在不易,有人说他们是“国宝”,这话一点不夸张。身份变了、地位高了,但作为革命军人的本色和作风没有改变。时时处处以一个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保持了正规的教育、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表现出良好的军人素质和作风。
几年来,他们隐姓埋名,一直过着相对封闭的生活,但是,真正走近航天员,“零距离”接触他们的日常生活,也能品味到他们丰富的情感世界,触摸到他们不同凡响的才艺。
2000年7月,航天员到吉林进行为期20天的飞行训练,出发前3天,航天员杨利伟的爱人被确诊为慢性肾炎晚期。手术后,妻子身体十分虚弱,24小时平躺在床上一点儿都不敢动,冲丈夫说话难免带点火气,可杨利伟一直都很耐心。那一晚,利伟一只手抚着妻子的胳膊,一只手扶住妻子的腿,在病床边的椅子上整整陪了一个晚上。早上,当他返回航天员公寓参加训练前小体检时,一称体重,减了整整3斤。自从手术以后,利伟变得越来越细心,越来越会体贴人。周末一回到家里,他就抢着做家务。天气稍有变化,他就打电话告诉妻子多加点衣服。
聂捷琳刚来的时候分配到实验室里去做实验,心里有些不痛快,回家向聂海胜发牢骚:“真没有想到,航天员的妻子还得照常上班,照常干活!”聂海胜就耐心开导她:“你应该这样想,你在工作岗位上干得好,干出了成绩,我的心情就好,我能干得更好。你要是干得不好,咱们三天两头吵架,我的心情也不会好,也会影响我的学习。”在聂海胜的开导下,聂捷琳改变自己的工作态度,慢慢进入了情况,后来还热爱上了这份工作,成了科研骨干。
也许是长期接受飞行的缘故,他们每个人都有很强的表现力,个人才艺极具风采,让人叹为观止。
航天员里的歌星当推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别看杨利伟平时沉稳少语,关键时候唱一曲也挺令人佩服的。神舟六号发射前夕,杨利伟来到中央电视台,为大家演唱周华健的《朋友》,音质醇厚、充满深情,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杨利伟还是航天员大队的“专业主持”,他的主持风格亦庄亦谐,韵味十足。每次搞活动,他的主持都会给大家带来许多愉悦。
杨利伟闲暇时,还会一边弹吉他,一边唱流行歌曲,最拿手的吉他曲目是《致爱丽斯》。他家中的音响,也是他亲手配制的,许多人都被他的音响效果蒙住了,以为不是“丽音”就是“山水”的名牌。主持人干多了,声音更靓了,演讲的天赋作为副产品也被发掘出来了。他曾经参加总装部队的巡回演讲团,演讲效果颇得好评。
体育细胞和文艺细胞一样,在杨利伟身上十分活跃。虽然个头不高,却是篮球场上的核心人物,能拼能突,动作灵巧,投篮命中率也很高,同时还是航天员中心的百米纪录保持者。
俊朗中透着英气的费俊龙也是航天员中的才子,业余时间练书法是他最大的享受。他还是航天员四重唱组的一员,他的高音与俊秀的外形搭配,颇具美声风范。
翟志刚性子慢,爱好不少,属于动静皆宜型。他喜好书法,甚至可以琢磨出“翟体”来。他又爱动,家中凡是给儿子买的玩具,甭管是电动的、机械的、拼装的,先由他折腾够了,再当儿子的技术指导。翟志刚还会跳交谊舞,尽管在部队少有表现机会,但功夫没有白废。每次办舞会,他舞姿翩翩,有模有样。他对赵本山痴迷透顶,每当电视中出现赵本山的节目,翟志刚总会停下手中的活计,盯住屏幕不放。模仿起赵本山来,那神情、语调、方言,真有几分形似神兼呢!
刘伯明号称“小诸葛”,除了学习好,凡是动脑筋的事他都爱掺和。无论当飞行员还是航天员,每回智力竞赛他都不落。曾有一名以出刁钻问题著称的教官连续“考问”10多个问题后,也被他的对答如流所“震慑”,从此对他实行“免提”政策。他的围棋下得也不错,棋谱是他业余钻研较多的书籍,如今他正准备向业余段位冲刺。他还是绿茵场上的出色前锋,常邀一群小伙子在足球场上角逐。
随和的吴杰喜爱摄影,装备也相当专业。家中展出的各种生活照、艺术照、风光照都出自他手。闲暇时,给女儿留下成长的镜头,哼几曲豫剧都是令他快慰的事情。
景海鹏从小就喜好体育,篮球、投掷、短跑都是他的强项。体育运动是贯穿他生活的主线,到哪里都被视作体育人才。直到现在,他仍然是航天员中的篮球“钢铁前锋”。
性格沉稳的聂海胜最爱在徐徐微风下垂钓。侃起鱼经来,平时不擅言辞的他也会唇舌麻利。春夏两季,倘若见到晒得黑红黑红的他,不用问,准是周末去钓鱼了。
2002年春天,航天员成立了小乐队,他们全部上阵,乐队以管乐为主,每个人都执掌乐器。有吹萨克斯的,有吹黑管的,有吹小号的,有吹长号的。杨利伟执掌的家伙是黑管,吴杰手捧的是长笛,翟志刚对萨克斯情有独钟,聂海胜的小号也悠扬。最初有的航天员连五线谱都不认识,可现在他们看着乐谱表演自如。他们的指导老师是总政军乐团的老演员,对他们的音乐领悟能力深感佩服。
心随你飞
1998年4月,全体航天员家属统一调动到中国航天员中心工作,成为航天科技战线的普通一兵。实现由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需要进行入伍军政训练,她们也不例外。
北京的夏天似乎来得特别早,5月份就已是骄阳似火。
白天,顶着炎炎烈日,练齐步、跑步、正步,练军姿,从不叫苦;晚上,照顾孩子,料理家务,从不叫累。一名家属入伍前已怀孕几个月。部队领导考虑她的实际,不让她参训。她却说:“参军入伍,不军训算那门子事?”硬是挺着“大肚子”同大家一起训练。于是,操场上出现了一道特殊的风景,每次看齐大伙儿都有些费劲,因为她那儿总是“突出”一块。
军训结束后,她们感触非常大。有的说:“能够特招入伍,加入载人航天事业,是我一生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有的坦言:“只有特殊的职业,没有特殊的人。我要做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大家一致认为:“作为航天员家属,我们应该认清丈夫职业的特点,安排好家庭,做丈夫的坚强后盾……”
特招入伍后,她们对自己的定岗、定级、定位,以及对住房分配等,都坚决听从组织的安排。非典期间,航天员及家人被分别封闭管理长达两个月,家属子女不能出家门,但无一人埋怨。一名家属天生害怕老鼠,到部队却偏偏被安排到整天要与老鼠打交道的动物实验室,她悄悄地哭了许多次,但从未向组织要求换个岗位。
……
五年来,她们虽然同丈夫近在咫尺,却家庭重担一人挑。为了表达对载人航天事业的憧憬,她们子女的名字许多都带飞字、宇字、航字……
她们就是这样,虽苦犹乐,虽苦犹荣,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支撑家庭、支持丈夫,正如她们在歌中对丈夫倾诉的那样:“心儿和你一起飞,飞过高山,飞过大洋。我愿变成一道彩虹,伴随你去远航……”
后记
17日凌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朗牧场的主着陆场星光灿烂。
4时08分,一朵“彩云”出现在广阔的草原上,在1200平方米的主降落伞牵引下,飞船缓缓向预定着陆点飘落。飞船距离地面1米时,反推发动机精确点火。返回舱的速度由8米每秒迅速下降到1米每秒,如同一片羽毛,轻轻地落在草原上。
载人航天是一个国家-、军事、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集中体现,也是综合国力的象征。以美俄为主的16个国家参与的国际空间站计划正在实施。近年来,建立月球基地和飞往火星也正在积极酝酿之中。2015年前,有十余项火星探测和其它星际探测项目已纳入飞行计划,并正在酝酿本世纪二十年代实现载人火星飞行。为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保持我国航天大国的发展势头,“921”工程起步时已明确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即实现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实现交汇对接、出舱活动,建立空间实验室;建立空间站,形成长期在轨运行的载人空间应用和实验基地。
为了满足载人航天的后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要选拔训练出能够满足出舱活动、交汇对接和空间实验室任务需求合格的航天员,还要选拔培养首批女航天员,并完成飞行任务。从万户飞天到嫦娥奔月,从杨利伟到费俊龙、聂海胜,他们究竟想在浩淼的天宇寻找什么?
解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徽标,可以找到答案:橄榄枝的簇拥下,一个黄皮肤的“人”,头顶天空,脚踩地球,背靠深邃的宇宙。围绕“人”的银色飘带形如中国书法的“天”字,那是飞船的运行轨迹。
“天人”合一,这是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对宇宙的认识。
橄榄枝表明了我们和平开发太空资源,利用空间资源的目的,黄皮肤的中国人顶天立地,表达出中华民族伫立世界民族之林的豪迈,折射出中华民族对太空探索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传递着中华民族千年的呼吁:宇宙是人类共有的家园,请让我们结伴同行。
■链接
从12日航天员费俊龙第一次进入轨道舱起,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的国家,标志着世界第三个航天大国已经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在成功背后,为了任务的绝对成功,为了确保航天员的绝对安全,工程的七大系统不但密切配合,做了充分的准备,而且还发射了4艘无人飞船和一次单人航天飞行。
神舟一号发射,首次采用两个垂直总装工位和一个发射工位合成的全新发射方式,可以同时测试一发、发射一发,最大限度地改善了飞船、火箭的测试检查环境,优化了发射程序。本次发射,考核了天地往返系统和发射系统。
神舟二号比神舟一号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新的提高,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神舟二号还进行了空间天文、空间物理以及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和空间材料加工等实验,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宝贵的飞行试验数据。
神舟三号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飞船上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和拟人生理信号设备,即“模拟人”。它能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时的多种重要生理参数,如脉搏、心跳、呼吸和饮食等,并随时受到地面指挥中心的监控。
神舟四号是我国发射的最完善的无人试验飞船。它进行了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其中涉及飞船和火箭系统,测控系统,航天员系统,陆海应急救生系统,主着陆场和备用着陆场等。获取航天员在船上的生活环境和与航天员安全相关的数据。
神舟五号飞船认真汲取前4艘飞船的研制经验,在诸多关键技术方面又进了一步,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了万无一失。比如,轨道舱和返回舱连接处需要多个螺栓来加固。但当两个舱在太空分离时,螺栓需要立即“松绑”,也就是“连要连得可靠,断要断得干脆”。这就是舱段之间的连锁技术。通过前几次上天测试,这项技术在神舟五号上又得到升华。此外,像飞船如何进行空中姿态调整,穿过稠密大气层时如何确保不被烧蚀,如何利用空气作用安全着陆等技术环节,在以往的基础上都得到了一一完善。
神舟五号飞船是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载人飞船。为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做到“平安上去,安全下来”,飞船上配备有多种安全飞行模式。在正常情况下,飞船是完全自动飞行的,当出现故障时,一般都可以自动切换到备份设备上工作。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