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我国首颗气象卫星风云二号C星通过验收
  • 阿丽亚娜实现火箭载重升空新记录
  • 美公布无人探月详细计划
  • 欧空局展示首枚伽利略系统实验卫星
  • 欧洲金星快车踏上探秘之旅
  • 英成功发射自己的最大通信卫星
  • 人类的金星探测活动
  • 金星快车搭载的7件法宝
  • 俄美宇航员成功在空间站外安装摄像机
  • 大学生设计卫星发射升空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航空航天

    特殊天网谁编织

    和科技人员组成的“并行高精度轨道计算平台系统”项目工程组,成功开发出了一套多功能多任务综合性轨道计算模型及软件系统,其核心功能是可同时对一颗或多颗卫星轨道进行精密定轨,轨道确定精度可达到厘米量级。 

      记者:我国航天测控网是如何兼顾卫星与飞船管理任务的? 

      陈长贵:随着我国在轨运行卫星数量的增加,卫星类型也由原来的单一试验型发展到通信、遥感、导航等多种应用类型,卫星本体技术变得更加复杂,测控风险随之加大。 

      测控中心科技人员紧扣长期在轨卫星运行规律和管理特点,自主研制开发出高度智能化的“卫星管理自动化系统”,把以往卫星长期管理中积累的经验、发现和解决卫星故障的方法采集在一起,按语法规则录入“在轨长期管理卫星故障诊断平台”。在卫星管理任务中,系统自动对卫星遥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系统发现故障立即提出语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如果卫星故障超出系统诊断或解决能力,则自动建议由专家亲自解决,使卫星总体指标始终保持在允许的精度范围之内和要求的工作状态。 

      在两次载人飞行之间的2年时间里,在轨运行卫星数量迅速递增。中心科技人员按照卫星、飞船高低轨道不同带来的过境差异,并结合在轨长期卫星和实时测控卫星、飞船用网冲突分析,进一步优化了测控资源分配策略,实现了航天测控网“管理多设备、支持多任务、约束多控制者”的功能。 

      记者:飞船回收着陆场,在这次任务中遇到了哪些挑战? 

      陈长贵:着陆场是载人航天工程接力赛的最后一棒。“神六”对担负搜索救援的着陆场站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科技人员制定出完备的着陆场系统总体实施方案。 

      集测控、通信、搜索救援回收和气象保障于一体的新型着陆场系统,具有机动能力强、高度协同和高可靠性要求的特点,已能采用多种通信定位手段,借助各类卫星系统,实时完成航天器回收任务中的指挥调度,航天员话音和图像传输及监视显示,并能准确测量飞船返回段运行轨道、精确预报落点,空中和地面协同完成搜索回收飞船返回舱和航天员救生任务,搜救速度和返回控制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前列。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