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农历八月十五下午四点,西安。忙碌的周为民院长终于“挤”出了接受采访的时间。“神六”发射在即,作为火箭逃逸动力系统总指挥的他,繁忙紧张的程度可想而知。 “我们的逃逸发动机是世界先进水平,而且全部是自主开发研制,”周为民这话说得坚定但并不轻松。从1993年接手这项艰巨的任务,航天四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终于在只有航天大国掌握的技术领域写上了中国的名字。
这是一条不得不走的自主创新之路。
逼出的自主创新
目睹神舟五号、六号飞船发射的人们会注意到,在火箭顶端有一个类似避雷针的尖塔状装置。它便是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航天逃逸救生系统,学名叫逃逸塔。它要在火箭发射有意外发生时确保航天员瞬间逃生、安全返回;如无意外,发射120秒后它必须准确脱离箭体,否则整流罩无法打开,航天员和飞船将被封在其中,无法继续飞行,所以在整个发射过程中备受瞩目。
因为直接关系航天员的生命,载人航天论证之初,逃逸系统就同时提上日程,“只要载人就必须有这个系统”。由于技术难度高,起初是考虑对外引进。国际上只有美俄有技术,1994年,四院刘霓生总师等出访调研。外方让他们粗略地看了逃逸塔的外形后,提出了高额的天价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