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R> 尽管宇航局将国际空间站看作是实验未来太空移民的新技术,并认为它扩大了国际交往,但仍有专家提出,国际空间站其实仅仅是个零引力实验室,此外没有任何其他用处。
美国的下一次航天飞机发射,是计划于9月22日发射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这一时间距发射窗口关闭仅有5天。除非工程师很快找到产生隔热瓦碎裂的原因,否则,航天飞机的发射恐怕会推迟到11月或12月,甚至推迟到明年。
有科学家认为,航天飞机的退役并不仅是-问题。利用航天飞机将负荷送入太空是最昂贵的办法,例如用70年代技术制造的“轨道器”,就包括有250万个部件,随着日益老化,服务和维修成本也越来越高。为了省钱,众院“科学和太空委员会”主席哈金森建议,应将国际空间站逐步转变成国家实验室,私人公司和大学可付费在那里进行研究。
总之,宇航局希望能尽快完成航天飞机的飞行任务,以便将主要资源用于未来的月球探索,最终能完成火星探测任务。在新的“月球—火星探索计划”中,已有传闻要求废除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而力保使用像阿波罗计划曾用过的太空舱。
相关链接:
发现号的此次太空行程
新华社记者 李宓
在为期14天的太空旅程中,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完成了哥伦比亚号事故后美国航天飞机的首航任务。
7月26日(飞行第1天):北京时间22时39分,发现号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7月28日(飞行第3天):北京时间19时18分,发现号在飞行近45个小时后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空间站宇航员还在对接前对发现号进行了拍照查体。
7月29日(飞行第4天):机组人员将“拉斐尔多功能后勤舱”安装在“团结”号节点舱上,并为第二天的首次太空行走进行准备工作。
7月30日(飞行第5天):北京时间17时46分,美国宇航员斯蒂芬•鲁宾逊和日本宇航员野口聪一开始进行首次太空行走。两名宇航员主要检查了发现号绝热瓦的受损情况,并进行了受损绝热瓦模拟修复试验。
7月31日(飞行第6天):宇航员继续从航天飞机向国际空间站搬运货物,并为第二次太空行走作准备。美国宇航局当日决定将发现号行程延长一天。
8月1日(飞行第7天):野口聪一和斯蒂芬•鲁宾逊成功进行第二次太空行走,更换了空间站在2002年失灵的一个陀螺仪。
8月2日(飞行第8天):宇航员向空间站搬运货物,为第三次太空行走作准备。美国总统布什与发现号全体机组人员通话,赞扬他们为太空探索事业勇冒风险的精神。
8月3日(飞行第9天):野口聪一和斯蒂芬•鲁宾逊进行第三次太空行走。鲁宾逊成功对发现号进行了太空维修,两人还在“寻求”号闸舱外安装了外部堆放平台等设备。此次太空行走比原计划提前40分钟完成。
8月5日(飞行第11天):发现号宇航员借助国际空间站机械臂将拉斐尔多功能后勤舱从空间站的“团结”号节点舱取下,并将其放回发现号,从而做好了返航“回家”的准备。发现号和国际空间站上的9名宇航员共同纪念了失事的哥伦比亚号机组全体成员及其他为航天事业牺牲的先驱。
8月6日(飞行第12天):北京时间15时24分,发现号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脱离,踏上返回地球的航程。
8月7日(飞行第13天):机组人员检查航天飞机飞行控制系统,熟悉航天飞机脱离轨道的时间流程,安装航天飞机返航使用的KU波段天线。
8月8日(飞行第13天):因天气原因发现号推迟一天着陆。
8月9日(飞行第14天):发现号安全返回地面。
发现号返回地面全过程
本报驻美国记者张孟军
1.落地前65分钟:航天飞机指挥员与驾驶员启动制动火箭,使航天飞机在地球轨道的时速由2.8万公里降到330公里,开始向地球降落。
2.落地前32分钟:航天飞机开始进入1.2万米高空的目测可视的大气层,这一时期被称为“进入界面”。
3.落地前20分钟:由于大气摩擦,航天飞机机身外的温度达到最高点,被认为是返回地球的最危险阶段;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就是在此阶段解体的。
4.落地前4分钟到5分钟:指挥员和驾驶员从电脑“手上”接过航天飞机的控制权。
5.落地前3.5分钟到4分钟:航天飞机以超音速接近地面,发出两声“音障”爆裂声。
6.落地前3分钟:航天飞机转身223度,对准跑道。
7.落地前14秒钟:起落架接触地面。
8.预定清晨在肯尼迪太空中心着陆,后因天气原因转至爱德华兹空军基地于8时12分着陆。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