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爱因斯坦临终前毁掉手稿?
  • 控制宇宙的神秘能量的确存在
  • 巴颜喀拉山的石碟现在还在吗?
  • 月球的10个未解之谜
  • SETI-地外文明搜寻计划
  • 科学家追踪宇宙不明冷暗物质
  • 最神秘的宇宙之谜-黑洞
  • 科学家发现冥王星大气层14年来剧烈膨胀
  • 无法破译的密码
  • 世界UFO探索50年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航空航天

    数倍于太阳质量的星体 仰赖天体胎盘成长<%=id%>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远大于太阳数倍的大质量恒星“出世”前仰赖一种类似人类胎盘的构造从太空中汲取成长的“养料”--尘埃和气体等物质。

       1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江治波、杨戟,日本国立天文台田春元秀、申川美里,英国哈夫等天文学家的研究成果,即正在成长中的大质量恒星周围有“拱星盘”——一种包含有磁场、尘埃和气体的物质。

       他们获得了一颗位于猎户座的恒星的高清晰度近红外线偏振光的图像,从而证明这颗恒星周围有“拱星盘”。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获得大质量恒星形成规律的证据。此发现为人类了解“胎儿”期的太阳系提供了参考。

       这颗恒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大质量恒星天体,也是天文学界研究的热门星体。

       41岁的江治波研究员介绍,大质量恒星的形成规律一直是国际天文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所谓大质量恒星是指8倍于太阳质量以上的恒星。

       目前,天文学界对小、中质量恒星的形成规律已形成共识:通过最初的引力塌缩与后随的质量吸积而形成的。但对大质量恒星的形成规律却不清楚。对此,天文学界主要有两种猜测:一种认为大质量星是通过小质量星的并合而形成;另一种等同于小恒星的形成,认为是通过最初的引力塌缩与后随的质量吸积而形成。 后一种理论必须要有“拱星盘”的存在;而并合理论则认为不存在这样的系统。因此,通过天文观测来确认大质量星周围的盘系统成为判别这两种理论正确与否的关键因素。而此前这两种理论都缺乏相关的观测证据,原因是大质量恒星非常稀少,且通常距离太阳系很远。

       “BN原恒星天体”由英国科学家于1967年发现,一直被认为是大质量原恒星的原样本。这是一颗正在形成中的恒星,年龄约为10万岁,质量至少为7个太阳质量,而一般认为它的质量在8-13个太阳质量之间。

       “这一发现的意义非常重大。我们知道,太阳系的形成已经有45亿年的历史,对于太阳系起初形成的状况,我们只能进行猜测,而‘尚未出世’的这一天体的成长规律则为人类了解胎儿期的太阳系提供了重要参考。”江治波说。

       他说,“BN原恒星天体”只是太空中大质量恒星中的“小个子”,对于更大质量的恒星,需要更多的观测证据来解释其形成的规律,这个发现只是个开始。 (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