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中国明代有一位叫万虎的木匠,喜好工艺技术。后来,在军队中参加改进各种作战用具。
万虎和军营中的工匠们从当时在军中广泛使用的火箭中,吸取了技巧,设计制造成一种会飞的“飞龙”火箭。这种火箭前后两端分别是木质雕刻的龙头龙尾,它们下面各装两个火箭筒,龙肚子里装有火药
,用引信点燃后,可飞行1000米的路程。
这一天,在一座山坡上,聚集着观看飞行的人们。军中工匠们将一把椅子安一个木制构架上,构架四周绑上47支火箭,万虎坐在椅子内,两只手各握着一只大风筝。他打算等火箭升空后,就利用这两只大风筝带着自己在空中飞行。然而,随着火前发出的轰响,“飞龙”拔地升起,冲入半空,终于栽到山脚
下,箭毁人亡。
万虎作为世界上利用火箭进行飞行的第一人而名流千古。在将近500年后,1959年在月球背面发现的一座环形山,以万虎命名。美国火箭专家赫伯特·基姆在其《火箭与喷气发动机》的名著中记载了“万虎”的事迹;华盛顿的美国航空和航天博物馆的飞行器陈列大厅中,有一块标牌,上面写着:“最早的飞行器就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工匠万虎的故事令人深思。为什么中国人伟大的四大发明,乃至中国人最丰富的飞天想象,最后竟都在西方发扬光大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