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千克。卫星的长、宽、高分别为60厘米、60厘米、70厘米,体积和形状犹如一台洗碗机。卫星入轨后运行在686千米高、98.3°倾角的太阳同步轨道,轨道周期约为90分钟。 有趣的是,“快车”卫星像俄罗斯套娃一样,在其“腹内”藏有3颗立方体卫星,每颗的质量是1千克,边长为10厘米,人们把它们又称为“皮卫星”。这3颗皮卫星分别由日本、德国和挪威的大学生研制。在“快车”卫星发射入轨后,3颗皮卫星将被释放到太空中。对大学生们和航天领域来说,把几颗皮卫星放入小卫星中,然后在空中被释放出去,这项任务还是首次尝试。 “快车”卫星的第2项任务是在太空中拍摄地球的图片,然后传回地面。为了对入轨后的“快车”卫星进行控制,在位于挪威的斯瓦尔巴特卫星跟踪站内,大学生们建起了一个小型控制中心。卫星首先将拍到的图片发给斯瓦尔巴特卫星跟踪站,然后通过因特网传到丹麦奥尔堡大学的任务控制中心。 此外,由于“快车”卫星上携带了未来用在“欧洲大学生地球轨道器”上的硬件,因此它还将通过自身的正常运行,验证和测试这些硬件。在以上任务实现之后,“快车”卫星会作为无线电爱好者的中继卫星,转发无线电信号。 独特的研制方式 “快车”卫星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其研制时间很短,仅用了18个月。参与研制的300多名学生来自9个欧洲国家的10所大学,每个大学负责一个子系统。这些大学生并不是被召集在一起开展工作,而是通过现代的信息交流方式,如定期的网上聊天、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等途径完成工作的。只是每隔6个月,大学生们才会在位于荷兰的欧洲航天技术中心举行面对面的研讨会。绝大部分的图纸和计划的其他一些细节工作都是通过网络完成的。 通过参与这项计划,欧洲各国的大学生增进了联系,正如其中的一位大学生所说:“这个卫星项目的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使我们丰富了知识和科学技术,而在于建立了友谊。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制造了这颗卫星。”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