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系统的协调性。同时,轨道舱进行了长达半年之久的留轨试验。
2001年1月l0日,神舟二号飞船成功发射,按设计要求在太空飞行7天,绕地球108圈后返回地面,这是新世纪全世界第一次航天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目标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神舟三号飞船优化性能,增加载人有关设备,特别是逃逸塔。神舟三号飞船是神舟二号的改进型,对神舟二号某些部分做了进一步改进并通过了大量地面试验验证。同时,在神舟三号上,增加了部分载人所需设备和技术,尤其是增加了在飞船发射出现故障时,用于保证航天员安全脱离危险的逃逸救生塔。进一步优化改进了许多分系统的性能,这些工作对确保航天员安全措施方面得到了较大完善。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4月1日安全返回。这是中国发射成功的第一艘完全处于载人技术状态的正样无人飞船,表明中国已完全掌握载人航天天地往返技术。
神舟四号飞船完善了应急救生系统功能,优化了舱内载人环境,增加了航天员手动控制系统,增强了整船偏航机动能力。神舟四号飞船,在充分继承前三艘无人飞船成熟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飞船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设计人员还改善了舱内载人环境,充分考虑了航天员座椅使用、出舱进舱、操作是否方便舒适等因素,为航天员创造出了一个美观舒适的“太空卧室”。为了验证飞船的各项性能,2002年,正在训练中的航天员还在神舟四号飞船上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适应性测试。 经过航天员与飞船的人船联合测试、工效学评价试验考核,航天员普遍对飞船的操作设计和工作环境反映良好。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2003年1月5日成功返回。作为对载人技术考核最全面、与载人飞行技术状态完全一致的神舟四号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神舟飞船已经完全具备载人航天条件,中国人圆梦太空的日子已为期不远!
神舟五号飞船作为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技术人员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神舟四号飞船的基础上,技术人员对神舟五号航天员乘坐的座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并且按照乘坐1名航天员的要求做了修改。神舟五号飞船是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载人飞船,为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做到“平安上去,安全回来”,飞船上配备了多种安全飞行模式,在正常情况下飞船是完全自动飞行的,当出现故障时,可以自动、航天员手控或由地面通过遥控进行切换。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在轨飞行一天后,于10月16日清晨返回,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用自行研制的宇宙飞船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的国家。
经过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飞船的研制,特别是神舟五号首次载人太空飞行试验,考核了飞船整船的软件、硬件产品及机、电、热设计,证明了飞船具备了载人航天飞行的条件。 从神舟二号到神舟五号飞船,每艘飞船上装载着大量的空间试验设备均不相同,已获得了大量的空间技术和空间实验研究成果。
神舟六号飞船按照2人5天并具有7天自主飞行能力,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和人性化设计,增强了飞船的可靠性、安全性。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神舟六号飞船进入太空,10月17日返回,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次太空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向实现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发展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10年来,已经在多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工程的研制建设,继承了我国日益成熟的航天技术,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发展之路,提高了我国航天科技的整体水平。以神舟飞船研制为例,作为载人航天工程中的重中之重,在神舟飞船研制中,研制人员面对载人航天领域高技术难度、高可靠要求、高质量保证的挑战,以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实现技术创新,攀登世界载人航天技术新高峰。经过艰苦的努力,先后攻克了13项系统级关键技术难题,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这些核心技术的突破,不仅为神舟飞船的初样设计奠定下坚实基础,而且也带动了相关学科,特别是信息、材料、能源等21世纪新兴学科水平的提高。神舟飞船研制者在向载人航天技术高峰不断攀登的过程中,实现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新跨越。
神舟飞船的每一次成功飞行,都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搭载的国旗、八一军旗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等,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珍贵教材。搭载的动植物、微生物、微重力和材料科学等试验,对带动我国的多学科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飞船的留轨舱在太空中开展了空间环境监测、对地遥感观测等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获取了一大批有价值的科学数据。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