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地球温室将变得多热
岷山大熊猫栖息地 我国大陆第一份
地球冰河融化速度今创五千年最高
五大因素威胁“地球之肾”
地球会是“空心”的吗?
地球的五位“兄弟姐妹”集体出现
小行星在2036年撞击地球概率极高
宇宙防卫:科学家要建地球防撞网
地球最极端环境下生命或许能在火
保护“地球之肾”
  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科普之友 >> 天文 >> 航空航天 >> 正文
  从地球到月亮——记嫦娥一号3年跨越之路  
一个是耐受低温的性能。”

  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挑战,专家们并没有方寸大乱。新一轮的工作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相关专家被迅速组织起来进行论证,从攻关论证入手,全面分析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改进了相关分系统的设计,对关键环节进行了专项试验验证。

  最终,科研人员决定调整整星工作模式,对卫热设计和数管软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一方面尽量让月食期间功率负载降下来;另一方面,组织技术人员运用了一些新技术,在热控方面进行调整,以弥补整星热量补充不够的问题。

  孙泽洲介绍说:“由于相关的数据不足,在设计时,我们遵循两点理念,一是要尽量地去认知环境,二是要尽量降低环境模型的不确定性对系统的影响。”他要求大家“把实验做充分了,把环境认知对了,把整个工作过程验证好了”。

  由于航天专家们对各种情况都做了详细的考虑、研究,他们将未能预见的遗漏称为“残余风险”。卫星副总师黄江川说:卫星平台是以“东方红三号”为“骨架”的,但也是一颗新造的卫星,有许多新的技术难题要攻克,我们该想的都想了,想到的工作也都做了,但没有想到的或者说是经过专家评审论证了再出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时间:2009-4-21 17:44:1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陆 |

Copyriht 2006 - 2007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